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枚举Registry注册表回调》`中我们通过特征码定位实现了对注册表回调的枚举,本篇文章`LyShark`将教大家如何枚举系统中的`ProcessObCall`进程回调以及`ThreadObCall`线程回调,之所以放在一起来讲解是因为这两中回调在枚举是都需要使用通用结构体`_OB_CALLBACK`以及`_OBJECT_TYPE`所以放在一起来讲解最好不过。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枚举进程与线程ObCall回调》`简单介绍了如何枚举系统中已经存在的`进程与线程`回调,本章`LyShark`将通过对象回调实现对进程线程的`句柄`监控,在内核中提供了`ObRegisterCallbacks`回调,使用这个内核`回调`函数,可注册一个`对象`回调,不过目前该函数`只能`监控进程与线程句柄操作,通过监控进程或线程句柄,可实现保护指定进程线程不被终止
在笔者前面有一篇文章`《驱动开发:断链隐藏驱动程序自身》`通过摘除驱动的链表实现了断链隐藏自身的目的,但此方法恢复时会触发PG会蓝屏,偶然间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作者介绍的一种方法,觉得有必要详细分析一下他是如何实现的驱动隐藏的,总体来说作者的思路是最终寻找到`MiProcessLoaderEntry`的入口地址,该函数的作用是将驱动信息加入链表和移除链表,运用这个函数即可动态处理驱动的添加和移除问题。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注册并监控对象回调》`介绍了如何运用`ObRegisterCallbacks`注册`进程与线程`回调,并通过该回调实现了`拦截`指定进行运行的效果,本章`LyShark`将带大家继续探索一个新的回调注册函数,`PsSetLoadImageNotifyRoutine`常用于注册`LoadImage`映像监视,当有模块被系统加载时则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加载模块信息,需要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监视LoadImage映像回调》`中`LyShark`简单介绍了如何通过`PsSetLoadImageNotifyRoutine`函数注册回调来`监视驱动`模块的加载,注意我这里用的是`监视`而不是`监控`之所以是监视而不是监控那是因为`PsSetLoadImageNotifyRoutine`无法实现参数控制,而如果我们想要控制特定驱动的加载则需要自己做一些事情来
在笔者前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枚举Registry注册表回调》`中实现了对注册表的枚举,本章将实现对注册表的监控,不同于32位系统在64位系统中,微软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针对注册表的专用内核监控函数,通过这两个函数可以在不劫持内核API的前提下实现对注册表增加,删除,创建等事件的有效监控,注册表监视通常会通过`CmRegisterCallback`创建监控事件并传入自己的回调函数,与该创建对应的是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MDL读写进程内存》`简单介绍了如何通过MDL映射的方式实现进程读写操作,本章将通过如上案例实现远程进程反汇编功能,此类功能也是ARK工具中最常见的功能之一,通常此类功能的实现分为两部分,内核部分只负责读写字节集,应用层部分则配合反汇编引擎对字节集进行解码,此处我们将运用`capstone`引擎实现这个功能。
在笔者的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特征码扫描PE代码段》`中`LyShark`带大家通过封装好的`LySharkToolsUtilKernelBase`函数实现了动态获取内核模块基址,并通过`ntimage.h`头文件中提供的系列函数解析了指定内核模块的`PE节表`参数,本章将继续延申这个话题,实现对PE文件导出表的解析任务,导出表无法动态获取,解析导出表则必须读入内核模块到内存才可继续解析,所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解析PE结构导出表》`介绍了如何解析内存导出表结构,本章将继续延申实现解析PE结构的PE头,PE节表等数据,总体而言内核中解析PE结构与应用层没什么不同,在上一篇文章中`LyShark`封装实现了`KernelMapFile()`内存映射函数,在之后的章节中这个函数会被多次用到,为了减少代码冗余,后期文章只列出重要部分,读者可以自行去前面的文章中寻找特定的片段。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实现SSDT挂钩与摘钩》`中介绍了如何对`SSDT`函数进行`Hook`挂钩与摘钩的,本章将继续实现一个新功能,如何`检测SSDT`函数是否挂钩,要实现检测`挂钩状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则是类似于`《驱动开发:摘除InlineHook内核钩子》`文章中所演示的通过读取函数的前16个字节与`原始字节`做对比来判断挂钩状态,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对比函数的`当前地址`
在笔者上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扫描SSDT挂钩状态》`中简单介绍了如何扫描被挂钩的SSDT函数,并简单介绍了如何解析导出表,本章将继续延申PE导出表的解析,实现一系列灵活的解析如通过传入函数名解析出函数的RVA偏移,ID索引,Index下标等参数,并将其封装为可直接使用的函数,以在后期需要时可以被直接引用,同样为了节约篇幅本章中的`LoadKernelFile()`内存映射函数如需要使用请去前一
在笔者前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文件读写系列函数》`简单的介绍了内核中如何对文件进行基本的读写操作,本章我们将实现内核下遍历文件或目录这一功能,该功能的实现需要依赖于`ZwQueryDirectoryFile`这个内核API函数来实现,该函数可返回给定文件句柄指定的目录中文件的各种信息,此类信息会保存在`PFILE_BOTH_DIR_INFORMATION`结构下,通过遍历该目录即可获取到文件的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层InlineHook挂钩函数》`中介绍了通过替换`函数`头部代码的方式实现`Hook`挂钩,对于ARK工具来说实现扫描与摘除`InlineHook`钩子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此类功能的实现一般可在应用层进行,而驱动层只需要保留一个`读写字节`的函数即可,将复杂的流程放在应用层实现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与`《驱动开发:内核实现进程反汇编》`中所使用的读写驱动基本一致,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RIP劫持实现DLL注入》`介绍了通过劫持RIP指针控制程序执行流实现插入DLL的目的,本章将继续探索全新的注入方式,通过`NtCreateThreadEx`这个内核函数实现注入DLL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该函数在微软系统中未被导出使用时需要首先得到该函数的入口地址,`NtCreateThreadEx`函数最终会调用`ZwCreateThread`,本章在寻找函数的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内核取应用层模块基地址》`中简单为大家介绍了如何通过遍历`PLIST_ENTRY32`链表的方式获取到`32位`应用程序中特定模块的基地址,由于是入门系列所以并没有封装实现太过于通用的获取函数,本章将继续延申这个话题,并依次实现通用版`GetUserModuleBaseAddress()`取远程进程中指定模块的基址和`GetModuleExportAddress()`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驱动开发:应用DeviceIoContro开发模板》`简单为大家介绍了如何使用`DeviceIoContro`模板快速创建一个驱动开发通信案例,但是该案例过于简单也无法独立加载运行,本章将继续延申这个知识点,通过封装一套标准通用模板来实现驱动通信中的常用传递方式,这其中包括了如何传递字符串,传递整数,传递数组,传递结构体等方法。可以说如果你能掌握本章模板精讲的内容基本上市面上的
在笔者上一篇文章中简单的介绍了如何运用汇编语言编写一段弹窗代码,虽然简易`ShellCode`可以被正常执行,但却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采用了硬编址的方式来调用相应API函数的,那么就会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如果操作系统的版本不统或系统重启过,那么基址将会发生变化,此时如果再次调用基址参数则会调用失败,本章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通过`ShellCode`动态定位的方式解决这个缺陷,并以此设计出真正符合规
在笔者前几篇文章中,我们使用汇编语言并通过自定位的方法实现了一个简单的`MessageBox`弹窗功能,但由于汇编语言过于繁琐在编写效率上不仅要考验开发者的底层功底,还需要写出更多的指令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当然除了通过汇编来实现`ShellCode`的编写以外,使用C同样可以实现编写,在多数情况下读者可以直接使用C开发,只有某些环境下对ShellCode条件有极为苛刻的长度限制时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