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是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最优问题。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深入浅出动态规划算法(中)》,作者:嵌入式视觉 。
一个模型指的是适合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的问题的模型,这个模型也被定义为“多阶段决策最优解模型”。具体解释如下:
一般是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最优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决策阶段。每个决策阶段都对应着一组状态。然后我们寻找一组决策序列,经过这组决策序列,能够产生最终期望求解的最优值。
最优子结构指的是,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子问题的最优解。反过来说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子问题的最优解,推导出问题的最优解。把最优子结构,对应到前面定义的动态规划问题模型上,就是后面阶段的状态可以通过前面阶段的状态推导出来。
无后效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在推导后面阶段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只关心前面阶段的状态值,不关心这个状态是怎么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第二层含义是,某阶段状态一旦确定,就不受之后阶段的决策影响。无后效性是一个非常“宽松”的要求。只要满足前面提到的动态规划问题模型,其实基本上都会满足无后效性。
不同的决策序列,到达某个相同的阶段时,可能会产生重复的状态。
结合一个具体的动态规划问题更能详细理解上述理论,示例问题描述如下:
假设我们有一个 n 乘以 n 的矩阵 w[n][n]。矩阵存储的都是正整数。棋子起始位置在左上角,终止位置在右下角。我们将棋子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每次只能向右或者向下移动一位。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径可以走。我们把每条路径经过的数字加起来看作路径的长度。那从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的最短路径长度是多少呢?
min_dist(i, j) 可以通过 min_dist(i, j-1) 和 min_dist(i-1, j) 两个状态推导出来,所以这个问题符合“最优子结构”。
min_dist(i, j) = min(min_dist(i-1,j), min_dist(i, j-1))
知道了如何鉴别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接下来就是总结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解决动态规划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分别叫作:状态转移表法和状态转移方程法。
一般能用动态规划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使用回溯算法的暴力搜索解决。所以,当我们拿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简单的回溯算法解决,然后定义状态,每个状态表示一个节点,然后对应画出递归树。从递归树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是否存在重复子问题,以及重复子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以此来寻找规律,看是否能用动态规划解决。
找到重复子问题之后,接下来,我们有两种处理思路,第一种是直接用回溯加“备忘录”的方法,来避免重复子问题。从执行效率上来讲,这跟动态规划的解决思路没有差别。第二种是使用动态规划的解决方法,状态转移表法。
我们先画出一个状态表。状态表一般都是二维的,所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二维数组。其中,每个状态包含三个变量,行、列、数组值。我们根据决策的先后过程,从前往后,根据递推关系,分阶段填充状态表中的每个状态。最后,我们将这个递推填表的过程,翻译成代码,就是动态规划代码了。
适合状态是二维的情况,再多维的话就不适合了,毕竟人脑不适合处理高维度的问题。
起点到终点,有很多种不同的走法,回溯算法比较适合无重复又不遗漏地穷举出所有走法,从而对比找出一个最短走法。
(1)回溯解法的 C++ 代码如下:
// leetcode64. 最小路径和. 回溯法-会超出时间限制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minDist = 10000; void minDistBT(vector<vector<int>>& grid, int i, int j, int dist, int m, int n) { if (i == 0 && j == 0) dist = grid[0][0]; if (i == m-1 && j == n-1) { if (dist < minDist) minDist = dist; return; } if (i < m-1) { minDistBT(grid, i + 1, j, dist + grid[i+1][j], m, n); // 向右走 } if (j < n-1) { minDistBT(grid, i, j + 1, dist + grid[i][j+1], m, n); // 向下走 } } public: int minPathSum(vector<vector<int>>& grid) { int m = grid.size(); int n = grid[0].size(); int dist = 0; minDistBT(grid, 0, 0, dist, m, n); return minDist; } };
有了回溯代码之后,接下来,自然要画出递归树,以此来寻找重复子问题。在递归树中,一个状态(也就是一个节点)包含三个变量 (i, j, dist),其中 i,j 分别表示行和列,dist 表示从起点到达 (i, j) 的路径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尽管 (i, j, dist) 不存在重复,但是 (i, j) 重复的有很多。对于 (i, j) 重复的节点,我们只需要选择 dist 最小的节点,继续递归求解,其他节点就可以舍弃了。
(2)动态规划解法的 C++ 代码如下:
// 对应 leetcode64. 最小路径和 class Solution { // 动态规划:状态转移表法 public: int minPathSum(vector<vector<int>>& grid) { int m = grid.size(); int n = grid[0].size(); vector<vector<int> > states(m, vector<int>(n, 0)); // 第一个阶段初始化 int sum = 0; for(int i=0; i<n;i++){ // 初始化 states 的第一行数据 sum += grid[0][i]; states[0][i] = sum; } sum = 0; for(int j=0; j<m; j++){ // 初始化 states 的第一列数据 sum += grid[j][0]; states[j][0] = sum; } // 分阶段求解,下层状态的值是基于上一层状态来的 for(int i=1; i<m; i++){ for(int j=1; j<n; j++){ states[i][j] = grid[i][j] + std::min(states[i-1][j],states[i][j-1]); } } return states[m-1][n-1]; } };
根据最优子结构,写出递归公式,也就是所谓的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方程,或者说递归公式是解决动态规划的关键。递归加“备忘录”的方式,将状态转移方程翻译成来 C++ 代码。
// 状态转移方程 min_dist(i, j) = w[i][j] + min(min_dist(i, j-1), min_dist(i-1, j)) // 对应 leetcode64. 最小路径和 class Solution { // 状态转移方程法 private: int minDist(int i, int j, vector<vector<int> >& matrix, vector<vector<int> >& mem) { // 调用minDist(n-1, n-1); if (i == 0 && j == 0) return matrix[0][0]; if (mem[i][j] > 0) return mem[i][j]; int minUp = 10000; if (i - 1 >= 0) minUp = minDist(i - 1, j, matrix, mem); int minLeft = 10000; if (j - 1 >= 0) minLeft = minDist(i, j - 1, matrix, mem); int currMinDist = matrix[i][j] + std::min(minUp, minLeft); mem[i][j] = currMinDist; return currMinDist; } public: int minPathSum(vector<vector<int>>& grid) { int m = grid.size(); int n = grid[0].size(); vector<vector<int> > mem(m, vector<int>(n, -1)); return minDist(m - 1, n - 1, grid, mem); } };
如果将这四种算法思想分一下类,那贪心、回溯、动态规划可以归为一类,而分治单独可以作为一类,因为它跟其他三个都不大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三个算法解决问题的模型,都可以抽象成多阶段决策最优解模型,而分治算法解决的问题尽管大部分也是最优解问题,但是,大部分都不能抽象成多阶段决策模型。
尽管动态规划比回溯算法高效,但是,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用动态规划来解决。能用动态规划解决的问题,需要满足三个特征,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和重复子问题。在重复子问题这一点上,动态规划和分治算法的区分非常明显。分治算法要求分割成的子问题,不能有重复子问题,而动态规划正好相反,动态规划之所以高效,就是因为回溯算法实现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子问题。
贪心算法实际上是动态规划算法的一种特殊情况。它解决问题起来更加高效,代码实现也更加简洁。不过,它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更加有限。它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和贪心选择性(这里我们不怎么强调重复子问题)。其中,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跟动态规划中的无异。“贪心选择性”的意思是,通过局部最优的选择,能产生全局的最优选择。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选择当前看起来最优的决策,所有阶段的决策完成之后,最终由这些局部最优解构成全局最优解。
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动态规划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总结概括为“一个模型三个特征”。其中,“一个模型”指的是,问题可以抽象成分阶段决策最优解模型。“三个特征”指的是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和重复子问题。
哪两种动态规划的解题思路?它们分别是状态转移表法和状态转移方程法。其中,状态转移表法解题思路大致可以概括为,回溯算法实现 - 定义状态 - 画递归树 - 找重复子问题 - 画状态转移表 - 根据递推关系填表 - 将填表过程翻译成代码。状态转移方程法的大致思路可以概括为,找最优子结构 - 写状态转移方程 - 将状态转移方程翻译成代码。
假设我们有几种不同币值的硬币 v1,v2,……,vn(单位是元)。如果我们要支付 w 元,求最少需要多少个硬币。比如,我们有 3 种不同的硬币,1 元、3 元、5 元,我们要支付 9 元,最少需要 3 个硬币(3 个 3 元的硬币)。
动态规划理论:一篇文章带你彻底搞懂最优子结构、无后效性和重复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