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IO 框架 Okio 的实现原理,如何检测超时?

android,io,框架,okio,实现,原理,如何,检测,超时 · 浏览次数 : 191

小编点评

**代码分析:** 该代码展示了 OkHttp 的异步超时监控机制,用于监测单个 Call 请求的超时。 **主要步骤:** 1. **创建 AsyncTimeout 对象:** - 使用 `AsyncTimeout.apply()` 方法创建一个名为 `timeout` 的异步超时。 - 设置超时时间为 `callTimeoutMillis`(默认 30 秒)。 2. **在 `execute()` 方法中创建超时监控:** - 使用 `timeout.enter()` 方法进入异步超时监控。 - 在 `timeoutExit()` 方法中处理超时回调。 3. **在 `callDone()` 方法中退出异步监控:** - 检查 `callDone` 方法返回的值,表示请求是否成功完成。 - 如果成功,则调用 `callDone()` 方法退出异步监控。 4. **在 `cancel()` 方法中取消请求:** - 在 `cancel()` 方法中调用 `exchange.cancel()` 和 `connectionToCancel.cancel()` 来取消连接和连接请求。 - 在 `callDone()` 方法中调用 `call.cancel()` 来取消调用。 5. **在超时回调中处理异常:** - 如果超时异常发生,则调用 `callDone()` 方法并处理异常。 - 如果超时异常不是 `SocketException`,则包装为 `SocketException` 并将其抛出。 **关键概念:** - **AsyncTimeout:**用于实现异步超时监控的线程。 - **Socket:**用于与远程服务通信的网络套件。 - **SocketException:**表示套件连接或通信过程中出现的异常。 - **OkHttp 超时机制:**使用异步超时机制来监测单个 Call 请求的超时。 **总结:** 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AsyncTimeout 监控单个 Call 请求的超时,并处理异常。它利用异步机制,确保即使多个 IO 操作在超时的情况下,也会及时处理。

正文

本文已收录到  AndroidFamily,技术和职场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彭旭锐] 提问。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彭。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 Square 开源的 I/O 框架 Okio 的三个优势:精简且全面的 API、基于共享的缓冲区设计以及超时机制。前两个优势已经分析过了,今天我们来分析 Okio 的超时检测机制。

本文源码基于 Okio v3.2.0。


思维导图:


1. 认识 Okio 的超时机制

超时机制是一项通用的系统设计,能够避免系统长时间阻塞在某些任务上。例如网络请求在超时时间内没有响应,客户端就会提前中断请求,并提示用户某些功能不可用。

1.1 说一下 Okio 超时机制的优势

先思考一个问题,相比于传统 IO 的超时有什么优势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 2 个方面:

  • 优势 1 - Okio 弥补了部分 IO 操作不支持超时检测的缺陷:

Java 原生 IO 操作是否支持超时,完全取决于底层的系统调用是否支持。例如,网络 Socket 支持通过 setSoTimeout API 设置单次 IO 操作的超时时间,而文件 IO 操作就不支持,使用原生文件 IO 就无法实现超时。

而 Okio 是统一在应用层实现超时检测,不管系统调用是否支持超时,都能提供统一的超时检测机制。

  • 优势 2 - Okio 不仅支持单次 IO 操作的超时检测,还支持包含多次 IO 操作的复合任务超时检测:

Java 原生 IO 操作只能实现对单次 IO 操作的超时检测,无法实现对包含多次 IO 操作的复合任务超时检测。例如,OkHttp 支持配置单次 connect、read 或 write 操作的超时检测,还支持对一次完整 Call 请求的超时检测,有时候单个操作没有超时,但串联起来的完整 call 却超时了。

而 Okio 超时机制和 IO 操作没有强耦合,不仅支持对 IO 操作的超时检测,还支持非 IO 操作的超时检测,所以这种复合任务的超时检测也是可以实现的。

1.2 Timeout 类的作用

Timeout 类是 Okio 超时机制的核心类,Okio 对 Source 输入流和 Sink 输出流都提供了超时机制,我们在构造 InputStreamSource 和 OutputStreamSink 这些流的实现类时,都需要携带 Timeout 对象:

Source.kt

interface Source : Closeable {

    // 返回超时控制对象
    fun timeout(): Timeout

    ...
}

Sink.kt

actual interface Sink : Closeable, Flushable {

    // 返回超时控制对象
    actual fun timeout(): Timeout

    ...
}

Timeout 类提供了两种配置超时时间的方式(如果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的话,Timeout 会优先采用更早的截止时间):

  • 1、timeoutNanos 任务处理时间: 设置处理单次任务的超时时间,

最终触发超时的截止时间是任务的 startTime + timeoutNanos

  • 2、deadlineNanoTime 截止时间: 直接设置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多个任务整体的超时时间点。

Timeout.kt

// hasDeadline 这个属性显得没必要
private var hasDeadline = false // 是否设置了截止时间点
private var deadlineNanoTime = 0L // 截止时间点(单位纳秒)
private var timeoutNanos = 0L // 处理单次任务的超时时间(单位纳秒)

创建 Source 和 Sink 对象时,都需要携带 Timeout 对象:

JvmOkio.kt

// ----------------------------------------------------------------------------
// 输入流
// ----------------------------------------------------------------------------

fun InputStream.source(): Source = InputStreamSource(this, Timeout() /*Timeout 对象*/)

// 文件输入流
fun File.source(): Source = InputStreamSource(inputStream(), Timeout.NONE)

// Socket 输入流
fun Socket.source(): Source {
    val timeout = SocketAsyncTimeout(this)
    val source = InputStreamSource(getInputStream(), timeout /*携带 Timeout 对象*/)
    // 包装为异步超时
    return timeout.source(source)
}

// ----------------------------------------------------------------------------
// 输出流
// ----------------------------------------------------------------------------

fun OutputStream.sink(): Sink = OutputStreamSink(this, Timeout() /*Timeout 对象*/)

// 文件输出流
fun File.sink(append: Boolean = false): Sink = FileOutputStream(this, append).sink()

// Socket 输出流
fun Socket.sink(): Sink {
    val timeout = SocketAsyncTimeout(this)
    val sink = OutputStreamSink(getOutputStream(), timeout /*携带 Timeout 对象*/)
    // 包装为异步超时
    return timeout.sink(sink)
}

在 Timeout 类的基础上,Okio 提供了 2 种超时机制:

  • Timeout 是同步超时
  • AsyncTimeout 是异步超时

Okio 框架


2. Timeout 同步超时

Timeout 同步超时依赖于 Timeout#throwIfReached() 方法。

同步超时在每次执行任务之前,都需要先调用 Timeout#throwIfReached() 检查当前时间是否到达超时截止时间。如果超时则会直接抛出超时异常,不会再执行任务。

JvmOkio.kt

private class InputStreamSource(
    // 输入流
    private val input: InputStream,
    // 超时控制
    private val timeout: Timeout
) : Source {

    override fun read(sink: Buffer, byteCount: Long): Long {
        // 1、参数校验
        if (byteCount == 0L) return 0
        require(byteCount >= 0) { "byteCount < 0: $byteCount" }
        // 2、检查超时时间
        timeout.throwIfReached()
        // 3、执行输入任务(已简化)
        val bytesRead = input.read(...)
        return bytesRead.toLong()
    }
    ...
}

private class OutputStreamSink(
    // 输出流
    private val out: OutputStream,
    // 超时控制
    private val timeout: Timeout
) : Sink {

    override fun write(source: Buffer, byteCount: Long) {
        // 1、参数校验
        checkOffsetAndCount(source.size, 0, byteCount)
        // 2、检查超时时间
        timeout.throwIfReached()
        // 3、执行输入任务(已简化)
        out.write(...)
        ...
    }
    ...
}

看一眼 Timeout#throwIfReached 的源码。 可以看到,同步超时只考虑 “deadlineNanoTime 截止时间”,如果只设置 “timeoutNanos 任务处理时间” 是无效的,我觉得这个设计容易让开发者出错。

Timeout.kt

@Throws(IOException::class)
open fun throwIfReached() {
    if (Thread.interrupted()) {
        // 传递中断状态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Retain interrupted status.
        throw InterruptedIOException("interrupted")
    }

    if (hasDeadline && deadlineNanoTime - System.nanoTime() <= 0) {
        // 抛出超时异常
        throw InterruptedIOException("deadline reached")
    }
}

有必要解释所谓 “同步” 的意思:

同步超时就是指任务的 “执行” 和 “超时检查” 是同步的。当任务超时时,Okio 同步超时不会直接中断任务执行,而是需要检主动查超时时间(Timeout#throwIfReached)来判断是否发生超时,再决定是否中断任务执行。

这其实与 Java 的中断机制是非常相似的:

当 Java 线程的中断标记位置位时,并不是真的会直接中断线程执行,而是主动需要检查中断标记位(Thread.interrupted)来判断是否发生中断,再决定是否中断线程任务。所以说 Java 的线程中断机制是一种 “同步中断”。

可以看出,同步超时存在 “滞后性”:

因为同步超时需要主动检查,所以即使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发生超时,也必须等到检查时才会发现超时,无法及时触发超时异常。因此,就需要异步超时机制。

同步超时示意图


3. AsyncTimeout 异步超时

  • 异步超时监控进入: 异步超时在每次执行任务之前,都需要先调用 AsyncTimeout#enter() 方法将 AsyncTimeout 挂载到超时队列中,并根据超时截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队列头部的节点就是会最先超时的任务;

  • 异步超时监控退出: 在每次任务执行结束之后,都需要再调用 AsyncTimeout#exit() 方法将 AsyncTimeout 从超时队列中移除。

注意: enter() 方法和 eixt() 方法必须成对存在。

AsyncTimeout.kt

open class AsyncTimeout : Timeout() {

    // 是否在等待队列中
    private var inQueue = false

    // 后续指针
    private var next: AsyncTimeout? = null

    // 超时截止时间
    private var timeoutAt = 0L

    // 异步超时监控进入
    fun enter() {
        check(!inQueue) { "Unbalanced enter/exit" }
        val timeoutNanos = timeoutNanos()
        val hasDeadline = hasDeadline()
        if (timeoutNanos == 0L && !hasDeadline) {
            return
        }
        inQueue = true
        scheduleTimeout(this, timeoutNanos, hasDeadline)
    }

    // 异步超时监控退出
    // 返回值:是否发生超时(如果节点不存在,说明被 WatchDog 线程移除,即发生超时)
    fun exit(): Boolean {
        if (!inQueue) return false
        inQueue = false
        return cancelScheduledTimeout(this)
    }

    // 在 WatchDog 线程调用
    protected open fun timedOut() {}

    companion object {
        // 超时队列头节点(哨兵节点)
        private var head: AsyncTimeout? = null

        // 分发超时监控任务
        private fun scheduleTimeout(node: AsyncTimeout, timeoutNanos: Long, hasDeadline: Boolean) {
            synchronized(AsyncTimeout::class.java) {
                // 首次添加监控时,需要启动 Watchdog 线程
                if (head == null) {
                    // 哨兵节点
                    head = AsyncTimeout()
                    Watchdog().start()
                }

                // now:当前时间
                val now = System.nanoTime()
                // timeoutAt 超时截止时间:计算 now + timeoutNanos 和 deadlineNanoTime 的较小值
                if (timeoutNanos != 0L && hasDeadline) {
                    node.timeoutAt = now + minOf(timeoutNanos, node.deadlineNanoTime() - now)
                } else if (timeoutNanos != 0L) {
                    node.timeoutAt = now + timeoutNanos
                } else if (hasDeadline) {
                    node.timeoutAt = node.deadlineNanoTime()
                } else {
                    throw AssertionError()
                }

                // remainingNanos 超时剩余时间:当前时间距离超时发生的时间
                val remainingNanos = node.remainingNanos(now)
                var prev = head!!
                // 线性遍历超时队列,按照超时截止时间将 node 节点插入超时队列
                while (true) {
                    if (prev.next == null || remainingNanos < prev.next!!.remainingNanos(now)) {
                        node.next = prev.next
                        prev.next = node
                        // 如果插入到队列头部,需要唤醒 WatchDog 线程
                        if (prev === head) {
                            (AsyncTimeout::class.java as Object).notify()
                        }
                        break
                    }
                    prev = prev.next!!
                }
            }
        }

        // 取消超时监控任务
        // 返回值:是否超时
        private fun cancelScheduledTimeout(node: AsyncTimeout): Boolean {
            synchronized(AsyncTimeout::class.java) {
                // 线性遍历超时队列,将 node 节点移除
                var prev = head
                while (prev != null) {
                    if (prev.next === node) {
                        prev.next = node.next
                        node.next = null
                        return false
                    }
                    prev = prev.next
                }
                // 如果节点不存在,说明被 WatchDog 线程移除,即发生超时
                return true
            }
        }
    }
}

同时,在首次添加异步超时监控时,AsyncTimeout 内部会开启一个 WatchDog 守护线程,按照 “检测 - 等待” 模型观察超时队列的头节点:

  • 如果发生超时,则将头节点移除,并回调 AsyncTimeout#timeOut() 方法。这是一个空方法,需要由子类实现来主动取消任务;

  • 如果未发生超时,则 WatchDog 线程会计算距离超时发生的时间间隔,调用 Object#wait(时间间隔) 进入限时等待。

需要注意的是: AsyncTimeout#timeOut() 回调中不能执行耗时操作,否则会影响后续检测的及时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会发现 Okio 的超时检测机制和 Android ANR 的超时检测机制非常类似,所以我们可以说 ANR 也是一种异步超时机制。

AsyncTimeout.kt

private class Watchdog internal constructor() : Thread("Okio Watchdog") {
    init {
        // 守护线程
        isDaemon = true
    }

    override fun run() {
        // 死循环
        while (true) {
            try {
                var timedOut: AsyncTimeout? = null
                synchronized(AsyncTimeout::class.java) {
                    // 取头节点(Maybe wait)
                    timedOut = awaitTimeout()
                    // 超时队列为空,退出线程
                    if (timedOut === head) {
                        head = null
                        return
                    }
                }
                // 超时发生,触发 AsyncTimeout#timedOut 回调
                timedOut?.timedOut()
            } catch (ignored: InterruptedException) {
            }
        }
    }
}

companion object {
    // 超时队列为空时,再等待一轮的时间
    private val IDLE_TIMEOUT_MILLIS = TimeUnit.SECONDS.toMillis(60)
    private val IDLE_TIMEOUT_NANOS = TimeUnit.MILLISECONDS.toNanos(IDLE_TIMEOUT_MILLIS)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class)
    internal fun awaitTimeout(): AsyncTimeout? {
        // Get the next eligible node.
        val node = head!!.next

        // 如果超时队列为空
        if (node == null) {
            // 需要再等待 60s 后再判断(例如在首次添加监控时)
            val startNanos = System.nanoTime()
            (AsyncTimeout::class.java as Object).wait(IDLE_TIMEOUT_MILLIS)
            return if (head!!.next == null && System.nanoTime() - startNanos >= IDLE_TIMEOUT_NANOS) {
                // 退出 WatchDog 线程
                head
            } else {
                // WatchDog 线程重新取一次
                null
            }
        }
        // 计算当前时间距离超时发生的时间
        var waitNanos = node.remainingNanos(System.nanoTime())

        // 未超时,进入限时等待
        if (waitNanos > 0) {
            // Waiting is made complicated by the fact that we work in nanoseconds,
            // but the API wants (millis, nanos) in two arguments.
            val waitMillis = waitNanos / 1000000L
            waitNanos -= waitMillis * 1000000L
            (AsyncTimeout::class.java as Object).wait(waitMillis, waitNanos.toInt())
            return null
        }

        // 超时,将头节点移除
        head!!.next = node.next
        node.next = null
        return node
    }
}

异步超时示意图

直接看代码不好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4. 举例:OkHttp Call 的异步超时监控

在 OkHttp 中,支持配置一次完整的 Call 请求上的操作时间 callTimeout。一次 Call 请求包含多个 IO 操作的复合任务,使用传统 IO 是不可能监控超时的,所以需要使用 AsyncTimeout 异步超时。

在 OkHttp 的 RealCall 请求类中,就使用了 AsyncTimeout 异步超时:

  • 1、开始任务: 在 execute() 方法中,调用 AsyncTimeout#enter() 进入异步超时监控,再执行请求;

  • 2、结束任务: 在 callDone() 方法中,调用 AsyncTimeout#exit() 退出异步超时监控。分析源码发现:callDone() 不仅在请求正常时会调用,在取消请求时也会回调,保证了 enter() 和 exit() 成对存在;

  • 3、超时回调:AsyncTimeout#timeOut 超时回调中,调用了 Call#cancel() 提前取消请求。Call#cancel() 会调用到 Socket#close(),让阻塞中的 IO 操作抛出 SocketException 异常,以达到提前中断的目的,最终也会走到 callDone() 执行 exit() 退出异步监控。

Call 超时监控示意图

RealCall

class RealCall(
    val client: OkHttpClient,
    /** The application's original request unadulterated by redirects or auth headers. */
    val originalRequest: Request,
    val forWebSocket: Boolean
) : Call {

    // 3、AsyncTimeout 超时监控
    private val timeout = object : AsyncTimeout() {
        override fun timedOut() {
            // 取消请求
            cancel()
        }
    }.apply {
        timeout(client.callTimeoutMillis.toLong(), MILLISECONDS)
    }

    // 取消请求
    override fun cancel() {
        if (canceled) return // Already canceled.

        canceled = true
        exchange?.cancel()
        // 最终会调用 Socket#close()
        connectionToCancel?.cancel()

        eventListener.canceled(this)
    }

    // 1、请求开始(由业务层调用)
    override fun execute(): Response {
        // 1.1 异步超时监控进入
        timeout.enter()
        // 1.2 执行请求
        client.dispatcher.executed(this)
        return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

    // 2、请求结束(由 OkHttp 引擎层调用,包含正常和异常情况)
    // 除了 IO 操作在抛出异常后会走到 callDone(),在取消请求时也会走到 callDone()
    internal fun <E : IOException?> messageDone(
        exchange: Exchange,
        requestDone: Boolean, // 请求正常结束
        responseDone: Boolean, // 响应正常结束
        e: E
    ): E {
        ...
        if (callDone) {
            return callDone(e)
        }
        return e
    }

    private fun <E : IOException?> callDone(e: E): E {
        ...
        // 检查是否超时
        val result = timeoutExit(e)
        if (e != null) {
            // 请求异常(包含超时异常)
            eventListener.callFailed(this, result!!)
        } else {
            // 请求正常结束
            eventListener.callEnd(this)
        }
        return result
    }

    private fun <E : IOException?> timeoutExit(cause: E): E {
        if (timeoutEarlyExit) return cause
        // 2.1 异步超时监控退出
        if (!timeout.exit()) return cause
        // 2.2 包装超时异常
        val e = InterruptedIOException("timeout")
        if (cause != null) e.initCause(cause)
        return e as E
    }
}

调用 Socket#close() 会让阻塞中的 IO 操作抛出 SocketException 异常:

Socket.java

// Any thread currently blocked in an I/O operation upon this socket will throw a {@link SocketException}.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lose() throws IOException {
    synchronized(closeLock) {
        if (isClosed())
            return;
        if (created)
            impl.close();
        closed = true;
    }
}

Exchange 中会捕获 Socket#close() 抛出的 SocketException 异常:

Exchange.kt

private inner class RequestBodySink(
    delegate: Sink,
    /** The exact number of bytes to be written, or -1L if that is unknown. */
    private val contentLength: Long
) : ForwardingSink(delegate) {

    @Throws(IOException::class)
    override fun write(source: Buffer, byteCount: Long) {
        ...
        try {
            super.write(source, byteCount)
            this.bytesReceived += byteCount
        } catch (e: IOException) {
            // Socket#close() 会抛出异常,被这里拦截
            throw complete(e)
        }
    }

    private fun <E : IOException?> complete(e: E): E {
        if (completed) return e
        completed = true
        return bodyComplete(bytesReceived, responseDone = false, requestDone = true, e = e)
    }
}

fun <E : IOException?> bodyComplete(
    bytesRead: Long,
    responseDone: Boolean,
    requestDone: Boolean,
    e: E
): E {
    ...
    // 回调到上面的 RealCall#messageDone
    return call.messageDone(this, requestDone, responseDone, e)
}

5. OkHttp 超时检测总结

先说一下 Okhttp 定义的 2 种颗粒度的超时:

  • 第 1 种是在单次 connect、read 或 write 操作上的超时;
  • 第 2 种是在一次完整的 call 请求上的超时,有时候单个操作没有超时,但连接起来的完整 call 却超时。

其实 Socket 支持通过 setSoTimeout API 设置单次操作的超时时间,但这个 API 无法满足需求,比如说 Call 超时是包含多个 IO 操作的复合任务,而且不管是 HTTP/1 并行请求还是 HTTP/2 多路复用,都会存在一个 Socket 连接上同时承载多个请求的情况,无法区分是哪个请求超时。

因此,OkHttp 采用了两种超时监测:

  • 对于 connect 操作,OkHttp 继续使用 Socket 级别的超时,没有问题;
  • 对于 call、read 和 write 的超时,OkHttp 使用一个 Okio 的异步超时机制来监测超时。

参考资料

与Android IO 框架 Okio 的实现原理,如何检测超时?相似的内容:

Android IO 框架 Okio 的实现原理,如何检测超时?

本文已收录到 AndroidFamily,技术和职场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彭旭锐] 提问。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彭。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聊到了 Square 开源的 I/O 框架 Okio 的三个优势:精简且全面的 API、基于共享的缓冲区设计以及超时机制。前两个优势已经分析过了,今天我们来分析

Android IO 框架 Okio 的实现原理,到底哪里 OK?

本文已收录到 AndroidFamily,技术和职场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彭旭锐] 提问。 前言 大家好,我是小彭。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 Square 开源的 I/O 框架 Okio,我们最开始接触到 Okio 框架还是源于 Square 家的 OkHttp 网络框架。那么,OkHttp 为什么要

【Android逆向】apk 反编译

1. Kali搭建apktool环境 1. 访问apktool 官网https://ibotpeaches.github.io/Apktool/install/ 参考红圈里的步骤处理即可 2. 执行命令反编译apk apktool d ./xxxx_v5.4.apk 注意这里有可能因为assert目

Android 自定义带动画的柱状图

功能分析 假设要使用柱状图展示用户一周的数据,通用的做法是对接三方图表SDK或者自己通过代码绘制。 1、三方SDK通常包体较大,且定制性差,对特定的UI需求兼容性差; 2、自己绘制,比较复杂,而且要考虑各种兼容适配; 今天,我们使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制作柱状图,不仅代码简单,而且支持UI样式、动画自

Android 屏幕适配

目录一、目的二、环境三、相关概念3.1 屏幕尺寸(screen size)3.2 屏幕分辨率(Resolution)3.3 像素(pixel)3.4 ppi3.5 dpi3.6 dp/dip3.7 sp四、Q&A4.1 为啥dpi = 160?4.2 为啥Android要引入dp概念?五、代码仓库地

有隙可乘 - Android 序列化漏洞分析实战

本文主要描述了FileProvider,startAnyWhere实现,Parcel不对称漏洞以及这三者结合产生的漏洞利用实战,另外阐述了漏洞利用的影响和修复预防措施,这个漏洞波及了几乎所有的Android手机,希望能带给读者提供一些经验和启发。

Android无障碍自动化结合opencv实现支付宝能量自动收集

Android无障碍服务可以操作元素,手势模拟,实现基本的控制。opencv可以进行图像识别。两者结合在一起即可实现支付宝能量自动收集。opencv用于识别能量,无障碍服务用于模拟手势,即点击能量。 当然这两者结合不单单只能实现这些,还能做很多自动化的程序,如芭芭农场自动施肥、蚂蚁庄园等等的自动化,

Android Media Framework(三)OpenMAX API阅读与分析

这篇文章我们将聚焦Control API的功能与用法,为实现OMX Core、Component打下坚实的基础。 1、OMX_Core.h OMX Core在OpenMAX IL架构中的位置位于IL Client与实际的OMX组件之间,OMX Core提供了两组API给IL Client使用,一组A

Android应用程序启动源码浅析-(三万字长文慎点&Android14)

在Android桌面Launcher源码浅析中介绍了Android的桌面程序Launcher是如何响应用户点击事件并启动App的,这篇文章继续介绍App在Android系统层的启动流程。 一、启动流程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User participant Laun

Android桌面Launcher源码浅析

在Android启动过程-万字长文(Android14)中介绍了Android系统的启动过程,本篇文章将继续介绍桌面应用Launcher。 一、Launcher介绍 在Android启动过程-万字长文(Android14)中提到Launcher是Android系统启动后,由SystemSer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