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学习笔记)

· 浏览次数 : 70

正文

定义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端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创建适配器类,可以将现有类的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从而使这些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为什么使用适配器模式

  1. 兼容性

    • 适配器模式能够解决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直接协作的问题,使得现有的类能够在新系统中复用。
  2. 代码重用

    • 适配器模式允许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将其整合到新的代码结构中,实现代码的重用。
  3. 灵活性

    • 通过适配器,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转换接口,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步骤

  1. 目标接口

    • 定义客户端所期望的接口,即目标接口。
  2. 现有接口

    • 定义一个已经存在的类,它的接口与目标接口不兼容。
  3. 适配器类

    • 对象适配器

      • 继承目标接口,通过组合持有现有类的实例,并在实现目标接口的方法中调用现有类的方法,实现接口转换。
    • 类适配器

      • 继承目标接口并同时继承现有类,通过覆盖现有类的方法来实现接口转换。

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优点

  1. 兼容性

    • 可以使得不兼容的接口一起工作,解决了接口不兼容的问题。
  2. 代码重用

    • 可以在不修改现有类的情况下使用这些类,实现代码重用。
  3. 灵活性

    • 可以动态地改变接口的实现,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缺点

  1. 复杂性增加

    • 需要额外编写适配器类,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2. 性能开销

    • 适配器模式会增加一个额外的层次,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性能开销。

适用场景

  1. 接口转换

    • 当现有类的接口与目标接口不兼容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进行接口转换。
  2. 遗留系统整合

    • 在整合遗留系统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现有系统的接口转换为新系统所需的接口。
  3. 第三方库整合

    • 当需要使用第三方库的类,而这些类的接口与系统不兼容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

例子:使用适配器模式将旧系统的接口转换为新系统的接口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emory>
#include <string>


// 目标接口:新的日志接口
class Logger {
public:
    virtual ~Logger() {}
    virtual void logMessage(const std::string& message) const = 0;
};


// 现有接口:旧的日志系统
class OldLogger {
public:
    void writeLog(const std::string& msg) const {
        std::cout << "Old Logger: " << msg << std::endl;
    }
};


// 对象适配器类:将旧的日志系统适配为新的日志接口
class LoggerAdapter : public Logger {
private:
    std::shared_ptr<OldLogger> oldLogger;
public:
    LoggerAdapter(std::shared_ptr<OldLogger> oldLogger) : oldLogger(oldLogger) {}


    void logMessage(const std::string& message) const override {
        oldLogger->writeLog(message);
    }
};


// 类适配器类:将旧的日志系统适配为新的日志接口
class ClassLoggerAdapter : public Logger, private OldLogger {
public:
    void logMessage(const std::string& message) const override {
        writeLog(message);
    }
};


int main() {
    // 使用旧的日志系统
    std::shared_ptr<OldLogger> oldLogger = std::make_shared<OldLogger>();
    oldLogger->writeLog("Logging with the old logger");


    // 使用对象适配器将旧的日志系统适配为新的日志接口
    std::shared_ptr<Logger> logger = std::make_shared<LoggerAdapter>(oldLogger);
    logger->logMessage("Logging with the object adapter");


    // 使用类适配器将旧的日志系统适配为新的日志接口
    std::shared_ptr<Logger> classLogger = std::make_shared<ClassLoggerAdapter>();
    classLogger->logMessage("Logging with the class adapter");


    return 0;
}

 

与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学习笔记)相似的内容: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学习笔记)

定义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端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创建适配器类,可以将现有类的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从而使这些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为什么使用适配器模式 兼容性 适配器模式能够解决由于接口不兼容而无法直

设计模式学习(七):适配器模式

设计模式学习(七):适配器模式 作者:Grey 原文地址: 博客园:设计模式学习(七):适配器模式 CSDN:设计模式学习(七):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播放器,需要根据不同格式以及对应的文件来播放,接口设计如下: public interface

软件设计模式系列之八——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模式,它允许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通常用于解决两个不兼容接口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使得不同接口的类可以一起工作。这个模式涉及一个称为适配器的类,它充当两个不同接口之间的桥梁,使得它们可以协同工作。

软件设计模式系列之十三——享元模式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旨在减少内存占用或计算开销,通过共享大量细粒度对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这种模式适用于存在大量相似对象实例,但它们的状态可以外部化(extrinsic),并且可以在多个对象之间共享的情况。

(JAVA)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

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适配器模式(Adapter)是一种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灵活性。 结构与实现: 定义一个适配器类来实现业务接口,再继承现有组件库中已经存在的组件。 示例: 创建业务接口类: 点击查看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n

【23种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六)

## 前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讲【结构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有如下几种:**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创建型】的设计模式解决的是对象创建的问题,那【结构型】设计模式解决的是类和对象的组合关系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开始讲【结构型】设计模式里面

Adapter 适配器模式简介与 C# 示例【结构型1】【设计模式来了_6】

关于 Adapter 适配器模式简介与 C# 示例。

系统认知篇:防腐层、门面模式及适配模式的本质

门面模式和适配器模式是代码级的设计模式,而防腐层本质是一种防御型策略,在更高的层级对系统进行解耦。通常情况下,防腐层包含一系列的门面类和适配器类以及一些转换器类。

Prototype 原型模式简介与 C# 示例【创建型4】【设计模式来了_4】

通过简单的示例代码,来介绍原型设计模式的特点与适用场景等。

测试进阶之路—新手关于测试碎碎念篇

这是一篇京东JDStar小萌新的测试总结和经验分享,适用于广大小白新手测试进阶探讨,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测试的用例设计和如何提升测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