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通常用 F(n) 表示,形成的序列称为 斐波那契数列 。该数列由 0 和 1 开始,后面的每一项数字都是前面两项数字的和。也就是: F(0) = 0,F(1) = 1 F(n) = F(n - 1) + F(n - 2),其中 n > 1 给你n ,请计算 F(n) 。
示例 1:
示例 2:
示例 3:
提示:
【思路】
练练手为主,就像之前讲过二叉树系列的递归三部曲 (opens new window),回溯法系列的回溯三部曲 (opens new window)一样。后面慢慢大家就会体会到,动规五部曲方法的重要性。
动规五部曲:
这里我们要用一个一维dp数组来保存递归的结果
1、确定dp数组及其下标的含义
dp[i]的定义为:第i个数的斐波那契数值为dp[i]
2、确定递推公式
dp[i]=dp[i-1]+dp[i-2]
3、dp数组如何初始化
dp[0]=1;
dp[1]=1;
4、确定遍历顺序
从递推公式dp[i] = dp[i-1] + dp[i-2];可以看出,dp[i]是依赖于dp[i-1]和dp[i-2]的,那么遍历的顺序一定是从前往后来遍历的
5、举例推到di数组
按照这个递推公式dp[i] = dp[i - 1] + dp[i - 2],我们来推导一下,当N为10的时候,dp数组应该是如下的数列: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如果代码写出来,发现结果不对,就把dp数组打印出来看看和我们推导的数列是不是一致的。
以上我们用动规的方法分析完了,java代码如下:
//非压缩版本的写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1)
return N;
int[] dp = new int[N+1];
dp[0] = 1;
dp[1] = 1;
for (int i = 2; i <= N; i++) {
dp[i] = dp[i-1] + dp[i-2];
}
return dp[N];
}
}
//压缩版本的写法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1) {
return n;
}
int a = 0, b = 1, c = 0;
for (int i = 2; i <= n; i++) {
c = a + b;
a = b;
b = c;
}
return c;
}
方法二、传统的递归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b(int n) {
if (n == 0 || n == 1) {
return n;
} else {
return fib(n-1) + fib(n-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