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富文本之React实时预览

初探,文本,react,实时,预览 · 浏览次数 : 0

小编点评

版本中被移除。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知道其实际上是同一个浏览器环境,除了看源码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的代码来验证脚本在浏览器的效果,可以看出我们对于window的修改实际上是会同步到unsafeWindow上,证明实际上是同一个引用。

正文

初探富文本之React实时预览

在前文中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富文本引擎和协同的能力,在本文中我们更偏向具体的应用组件实现。在一些场景中比如组件库的文档编写时,我们希望能够有实时预览的能力,也就是用户可以在文档中直接编写代码,然后在页面中实时预览,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组件的使用方式,这也是很多组件库文档中都会有的一个功能。那么我们在本文就侧重于React组件的实时预览,来探讨相关能力的实现。文中涉及的相关代码都在https://github.com/WindrunnerMax/ReactLive,在富文本文档中的实现效果可以参考https://windrunnermax.github.io/DocEditor/

描述

首先我们先简单探讨下相关的场景,实际上当前很多组件库的API文档都是由Markdown来直接生成的,例如Arco-Design,实际上是通过一个个md文件来生成的组件应用示例以及API表格,那么其实我们用的时候也可以发现我们是无法直接在官网编辑代码来实时预览的,这是因为这种方式是直接利用loader来将md文件根据一定的规则编译成了jsx语法,这样实际上就相当于直接用md生成了代码,之后就是完整地走了代码打包流程。那么既然有静态部署的API文档,肯定也有动态渲染组件的API文档,例如MUI,其同样也是通过loader处理md文件的占位,将相应的jsx组件通过指定的位置加载进去,只不过其的渲染方式除了静态编译完成后还多了动态渲染的能力,官网的代码示例就是可以实时编辑的,并且能够即使预览效果。

这种小规模的Playground能力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比较小而不至于使用类似于code-sandbox的能力来做完整的演示,基于Markdown来完成文档对于技术同学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Markdown毕竟不是一个可以广泛接受的能力,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成本的,富文本能力会相对更容易接受一些,那么有场景就有需求,我们同样也会希望能在富文本中实现这种动态渲染组件的能力,这种能力适合做成一种按需加载的第三方插件的形式。此外,在富文本的实现中可能会有一些非常复杂的场景,例如第三方接口常用的折叠表格能力,这不是一个常见的场景而且在富文本中实现成本会特别高,尤其体现在实现交互上,ROI会比较低,而实际上公司内部一般都会有自己的API接口平台,于是利用OpenAPI对接接口平台直接生成折叠表格等复杂组件就是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方式。上述的两种场景下实际上都需要动态渲染组件的能力,Playground能力的能力比较好理解,而对接接口平台需要动态渲染组件的原因是我们的数据结构大概率是无法平齐的,例如某些文本需要加粗,成本最低的方案就是我们直接组装为<strong />的标签,并入已有组件库的折叠表格中将其渲染出来即可。

我们在这里也简单聊一下富文本中实现预览能力可以参考的方案,预览块的结构实际上很简单,无非是一部分是代码块,在编辑时另一部分可以实时预览,而在富文本中实现代码块一般都会有比较多的示例,例如使用slate时可以使用decorate的能力,或者可以在quill采用通用的方案,使用prismjs或者lowlight来解析整个代码块,之后将解析出的部分依次作为text的内容并且携带解析的属性放置于数据结构中,在渲染时根据属性来渲染出相应的样式即可,甚至于可以直接嵌套代码编辑器进去,只不过这样文档级别的搜索替换会比较难做,而且需要注意事件冒泡的处理,而预览区域主要需要做的是将渲染出的内容标记为Embed/Void,避免选区变换对编辑器的Model造成影响。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如何动态渲染React组件来完成实时预览,我们首先来探究一下实现方向,实际上我们可以简单思考一下,实现一个动态渲染的组件实际上不就是从字符串到可执行代码嘛,那么如果在Js中我们能直接执行代码中能直接执行代码的方法有两个: evalnew Function,那么我们肯定是不能用eval的,eval执行的代码将在当前作用域中执行,这意味着其可以访问和修改当前作用域中的变量,虽然在严格模式下做了一些限制但明显还是没那么安全,这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和意外的副作用,而new Function构造函数创建的函数有自己的作用域,其只能访问全局作用域和传递给它的参数,从而更容易控制代码的执行环境,在后文中安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肯定是需要用new Function来实现动态代码执行的。

"use strict";

;(() => {
  let a = 1;
  eval("a = 2;")
  console.log(a); // 2
})();

;(() => {
  let a = 1;
  const fn = new Function("a = 2;");
  fn();
  console.log(a); // 1
})();

那么既然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可以接着研究应该如何将React代码渲染出来,毕竟浏览器是不能直接执行React代码的,文中相关的代码都在https://github.com/WindrunnerMax/ReactLive中,也可以在Git Pages在线预览实现效果。

编译器

前边我们也提到了,浏览器是不能直接执行React代码的,这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浏览器并不知道这个组件是什么,例如我们从组件库引入了一个<Button />组件,那么将这个组件交给浏览器的时候其并不知道<Button />是什么语法,当然针对于Button这个组件依赖的问题我们后边再聊,那么实际上在我们平时写React组件的时候,jsx实际上是会编译成React.createElement的,在17之后可以使用react/jsx-runtimejsx方法,在这里我们还是使用React.createElement,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React字符串进行编译,从jsx转换为函数调用的形式,类似于下面的形式:

<Button className="button-component">
  <div className="div-child"></div>
</Button>

// --->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className: "button-component"
}, 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div-child"
}));

Babel

Babel是一个广泛使用的Js编译器,通常用来将最新版本的Js代码转换为浏览器可以理解的旧版本代码,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Babel来编译jsx语法。babel-standalone内置了Babel的核心功能和常用插件,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引用,由此直接在浏览器中使用babel来转换Js代码。

在这里实际上我们在这里用的是babel 6.xbabel-standalone也就是6.x版本的min.js包才791KB,而@babel/standalone也就是7.x版本的min.js包已经2.77MB了,只不过7.x版本会有TS直接类型定义@types/babel__standalone,使用babel-standalone就需要曲线救国了,可以使用@types/babel-core来中转一下。那么其实使用Babel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将代码传进去,配置好相关的presets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代码了,当然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依旧是代码字符串,并且实际在使用的时候发现还不能使用<></>语法,毕竟是6年前的包了,在@babel/standalone中是可以正常处理的。

export const DEFAULT_BABEL_OPTION: BabelOptions = {
  presets: ["stage-3", "react", "es2015"],
  plugins: [],
};

export const compileWithBabel = function (code: string, options?: BabelOptions) {
  const result = transform(code, { ...DEFAULT_BABEL_OPTION, ...options });
  return result.code;
};

// https://babel.dev/repl
// https://babel.dev/docs/babel-standalone
<Button className="button-component">
  <div className="div-child"></div>
</Button>

// --->

"use strict";

React.createElement(
  Button,
  { className: "button-component" },
  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div-child" })
);

实际上因为我们是接受用户的输入来动态地渲染组件的,所以安全问题我们是需要考虑在内的,而使用Babel的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注册插件,在代码解析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一些处理,例如我们只允许用户定义名为App的组件函数,一旦声明其他函数则抛出解析失败的异常,我们也可以选择移除当前节点。当然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关于安全的相关问题我们后续还需要继续讨论。

import { PluginObj } from "babel-standalone";

export const BabelPluginLimit = (): PluginObj => {
  return {
    name: "babel-plugin-limit",
    visitor: {
      FunctionDeclaration(path) {
        const funcName = path.node.id.name;
        if (funcName !== "App") {
          //   throw new Error("Function Error");
          path.remove();
        }
      },
      JSXIdentifier(path) {
        if (path.node.name === "dangerouslySetInnerHTML") {
          //   throw new Error("Attributes Error");
          path.remove();
        }
      },
    },
  };
};

compileWithBabel(code, { plugins: [ BabelPluginLimit() ] });

另外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benchmark,在这里使用如下代码生成了1000Button组件,每个组件嵌套了一个div结构,由此来测试使用babel编译的速度。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际速度还是可以的,在小规模的playground场景下是足够的。

const getCode = () => {
  const CHUNK = `
    <Button className="button-component">
      <div className="div-child"></div>
    </Button>
    `;
  return "<div>" + new Array(1000).fill(CHUNK).join("") + "</div>";
};

console.time("babel");
const code = getCode();
const result = compileWithBabel(code);
console.timeEnd("babel");
babel: 254.635986328125 ms

SWC

SWCSpeedy Web Compiler的简写,是一个用Rust编写的快速TypeScript/JavaScript编译器,同样也是同时支持RustJavaScript的库。SWC是为了解决Web开发中编译速度较慢的问题而创建的,与传统的编译器相比,SWC在编译速度上表现出色,其能够利用多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代码,从而显著提高编译速度,特别是对于大型项目或包含大量文件的项目来说,我们之前使用的rspack就是基于SWC实现的。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使用SWC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其能够快速编译,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使用swc-wasm来实现,其是SWCWebAssembly版本,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使用。因为SWC必须要异步加载才可以,所以我们是需要将整体定义为异步函数才行,等待加载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同步的代码转换了,此外使用SWC也是可以写插件来处理解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类似于Babel我们可以写插件来限制某些行为,但是需要用Rust来实现,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我们现在还是关注代码的转换能力。

export const DEFAULT_SWC_OPTIONS: SWCOptions = {
  jsc: {
    parser: { syntax: "ecmascript", jsx: true },
  },
};

let loaded = false;
export const prepare = async () => {
  await initSwc();
  loaded = true;
};

export const compileWithSWC = async (code: string, options?: SWCOptions) => {
  if (!loaded) {
    prepare();
  }
  const result = transformSync(code, { ...DEFAULT_SWC_OPTIONS, ...options });
  return result.code;
};

// https://swc.rs/playground
// https://swc.rs/docs/usage/wasm
<Button className="button-component">
  <div className="div-child"></div>
</Button>

// --->

/*#__PURE__*/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className: "button-component"
}, /*#__PURE__*/ 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div-child"
}));

在这里我们依然使用1000Button组件与div结构的嵌套来做一个简单的benchmark。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际编译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时间是耗费在初次的wasm加载中,如果是刷新页面后不禁用缓存直接使用304的结果效率会提高很多,初次加载过后的速度就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了。

console.time("swc-with-prepare");
await prepare();
console.time("swc");
const code = getCode();
const result = compileWithSWC(code);
console.timeEnd("swc");
console.timeEnd("swc-with-prepare");
swc: 45.98095703125 ms
swc-with-prepare: 701.789306640625 ms

swc: 29.970947265625 ms
swc-with-prepare: 293.3720703125 ms

swc: 35.972900390625 ms
swc-with-prepare: 36.1171875 ms

Sucrase

SucraseBabel的替代品,可以实现超快速的开发构建,其专注于编译非标准语言扩展,例如JSXTypeScriptFlow,由于支持范围较小,Sucrase可以采用性能更高但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较差的架构,Sucrase的解析器是从Babel的解析器分叉出来的,并将其缩减为Babel解决问题的一个集合中的子集。

同样的,我们使用Sucrase的目的是提高编译速度,Sucrase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加载,并且包体积比较小,实际上是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小型Playground场景的。只不过因为使用了非常多的黑科技进行转换,并没有类似于Babel有比较长的处理流程,Sucrase是没有办法做插件来处理代码中间产物的,所以在需要处理代码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正则表达式自行匹配处理相关代码。

export const DEFAULT_SUCRASE_OPTIONS: SucraseOptions = {
  transforms: ["jsx"],
  production: true,
};

export const compileWithSucrase = (code: string, options?: SucraseOptions) => {
  const result = transform(code, { ...DEFAULT_SUCRASE_OPTIONS, ...options });
  return result.code;
};

// https://sucrase.io/
// https://github.com/alangpierce/sucrase
<Button className="button-component">
  <div className="div-child"></div>
</Button>

// --->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className: "button-component",}
  , React.createElement('div', { className: "div-child",})
)

在这里我们依然使用1000Button组件与div结构的嵌套来做一个简单的benchmark,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际编译速度是非常快的,整体而言速度远快于Babel但是略微逊色于SWC,当然SWC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初始化,所以整体上来说使用Sucrase是不错的选择。

console.time("sucrase");
const code = getCode();
const result = compileWithSucrase(code);
console.timeEnd("sucrase");
sucrase: 47.10302734375 ms

代码构造

在上一节我们解决了浏览器无法直接执行React代码的第一个问题,即浏览器不认识形如<Button />的代码是React组件,我们需要将其编译成浏览器能够认识的Js代码,那么紧接着在本节中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让浏览器知道如何找到Button这个对象也就是依赖问题,在我们将<Button />组件编译为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null)之后,并没有告知浏览器Button对象是什么或者应该从哪里找到这个对象,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处理好编译后的代码以及依赖问题之后,我们应该如何构造合适的代码,将其放置于new Function中执行,由此得到真正的React组件实例。

Deps/With

在这里因为我们后边需要用到new Function以及with语法,所以在这里先回顾一下。通过Function构造函数可以动态创建函数对象,类似于eval可以动态执行代码,然而与具有访问本地作用域的eval不同,Function构造函数创建的函数仅在全局作用域中执行,其语法为new Function(arg0, arg1, /* ... */ argN, functionBody)

const sum = new Function('a', 'b', 'return a + b');

console.log(sum(1, 2)); // 3

with语句可以将代码的作用域设置到一个特定的对象中,其语法为with (expression) statementexpression是一个对象,statement是一个语句或者语句块。with可以将代码的作用域指定到特定的对象中,其内部的变量都是指向该对象的属性,如果访问某个key时该对象中没有该属性,那么便会继续沿着作用域检索直至window,如果在window上还找不到那么就会拋出ReferenceError异常,由此我们可以借助with来指定代码的作用域,只不过with语句会增加作用域链的长度,而且严格模式下不允许使用with语句。

with (Math) {
  console.log(PI); // 3.1415926
  console.log(cos(PI)); // -1
  console.log(sin(PI/ 2)); // 1
}

那么紧接着我们就来解决一下组件的依赖问题,还是以<Button />组件为例在编译之后我们需要React以及Button这两个依赖,但是前边也提到了,new Function是全局作用域,不会取得当前作用域的值,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将相关的依赖传递给我们的代码中,以便其能够正常执行。首先我们可能想到直接将相关变量挂到window上即可,这不就是全局作用域嘛,当然这个方法可以是可以的,但是不优雅,入侵性太强了,所以我们可以先来看看new Function的语句的参数,看起来所有的参数中只有最后一个参数是函数语句,其他的都是参数,那么其实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我们先构造一个对象,然后将所有的依赖放置进去,最后在构造函数的时候将对象的所有key作为参数声明,执行的时候将所有的value作为参数值传入即可。

const sandbox = {
  React: "React Object",
  Button: "Button Object",
};

const code = `
console.log(React, Button);
`;

const fn = new Function(...Object.keys(sandbox), code.trim());
fn(...Object.values(sandbox)); // React Object Button Object

使用参数的方法实际上是比较不错的,但是因为用了很多个变量变得并没有那么可控,此时如果我们还想做一些额外的功能,例如限制用户对于window的访问,那么使用with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我们先来使用with完成最基本的依赖访问能力。

const sandbox = {
  React: "React Object",
  Button: "Button Object",
};

const code = `
with(sandbox){
    console.log(React, Button);
}
`;

const fn = new Function("sandbox", code.trim());
fn(sandbox); // React Object Button Object

这样的实现看起来可能会更优雅一些,我们通过一个sandbox变量来承载了所有的依赖,这可以让访问依赖的行为变得更加可控,实际上我们可能并不想让用户的代码有如此高的权限访问全局的所有对象,例如我们可能想限制用户对于window的访问,当然我们可以直接将window: {}放在sandbox变量中,因为在沿着作用域向上查找的时候检索到window了就不会继续向上查找了,但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全局对象枚举出来放在参数中,此时我们就需要使用with了,因为使用with的时候我们是会首先访问这个变量的,如果我们能在访问这个变量的时候做个代理,不在白名单的全部返回null就可以了,此时我们还需要请出Proxy对象,我们可以通过with配合Proxy来限制用户访问,这个我们后边安全部分再展开。

const sandbox = {
  React: "React Object",
  Button: "Button Object",
  console: console
};

const whitelist = [...Object.keys(sandbox)];

const proxy = new Proxy(sandbox, {
  get(target, prop) {
    if(whitelist.indexOf(prop) > -1){
      return sandbox[prop];
    }else{
      return null;
    }
  },
  has: () => true
});


const code = `
with(sandbox){
  console.log(React, Button, window, document, setTimeout);
}
`;

const fn = new Function("sandbox", code.trim());
fn(proxy); // React Object Button Object null null null

JSX/Fn

在上边我们解决了依赖的问题,并且对于安全问题做了简述,只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在处理字符串,还没有将其转换为真正的React组件,所以在这里我们专注于将React组件对象从字符串中生成出来,同样的我们依然使用new Function来执行代码,只不过我们需要将代码字符串拼接成我们想要的形式,由此来将生成的对象带出来,例如<Button />这个这个组件,经由编译器编译之后,我们可以得到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null),那么在构造函数时,如果只是new Function("sandbox",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null)"),即使执行之后我们也是得不到组件实例的,因为这个函数没有返回值,所以我们需要将其拼接为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null),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拼接render来得到返回的组件实例。此外用户通常可能会同一层级下写好几个组件,通常需要我们在最外层嵌套一层div或者React.Fragment

export const renderWithInline = (code: string, dependency: Sandbox) => {
  const fn = new Function("dependency", `with(dependency) { return (${code.trim()})}`);
  return fn(dependency);
};

虽然看起来是能够实现我们的需求的,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开启编译器的production等配置,并且要避免用户的额外输入例如import语句,否则例如下面的Babel编译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拼接return的形式显然就会出现问题,会造成语法错误。那么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直接将return的这部分代码也就是return <Button />放在编译器中编译,实际上这样在Sucrase中是可以的,因为其不特别关注于语法,而是会尽可能地编译,而在Babel中会明显地抛出'return' outside of function.异常,在SWC中会抛出Return statement is not allowed here异常,虽然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放置于new Function中来构造函数,使用return是合理的,但是编译器是不会知道这一点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关注下这方面限制。

"use strict";

var _button = require("button");
var _jsxFileName = "/sample.tsx";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_button.Button, {
  __self: void 0,
  __source: {
    fileName: _jsxFileName,
    lineNumber: 3,
    columnNumber: 1
  }
});

既然这个方式会有诸多的限制,需要关注和适配的地方比较多,那么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即在编译代码的时候是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并且不需要关注用户的输入,只需要将编译出来的组件带离出来即可,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传递的依赖,通过依赖的引用来实现,首先生成一个随机id,然后配置一个空的对象,将编译好的组件赋值到这个对象中,在渲染函数的最后通过对象和id将其返回即可。

export const renderWithDependency = (code: string, dependency: Sandbox) => {
  const id = getUniqueId();
  dependency.___BRIDGE___ = {};
  const bridge = dependency.___BRIDGE___ as Record<string, unknown>;
  const fn = new Function(
    "dependency",
    `with(dependency) { ___BRIDGE___["${id}"] = ${code.trim()}; }`
  );
  fn(dependency);
  return bridge[id];
};

在这里我们依旧使用<Button />组件为例,直接使用Babel编译的结果来对比一下,可以看出来即使我们没有开启production模式,编译的结果也是符合语法的,并且因为传递引用的关系,我们能够将编译的组件实例通过___BRIDGE___以及随机生成id带出来。

"use strict";

var _jsxFileName = "/sample.tsx";
___BRIDGE___["id-xxx"] =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__self: void 0,
  __source: {
    fileName: _jsxFileName,
    lineNumber: 1,
    columnNumber: 26
  }
});

此外我们还可以相对更完整地开放组件能力,通过约定来固定一个函数的名字例如App,在拼接代码的时候使用___BRIDGE___["id-xxx"] = React.createElement(App);,之后用户便可以可以相对更加自由地对组件实现相关的交互等,例如使用useEffectHooks,这种约定式的方案会更加灵活一些,在应用中也比较常见比如约定式路由等,下面是约定App作为函数名编译并拼接后的结果,可以放置于new Function并且借助依赖的引用拿到最终生成的组件实例。

"use strict";

var _jsxFileName = "/sample.tsx";
const App = () => {
  React.useEffect(() => {
    console.log("Effect");
  }, []);
  return /*#__PURE__*/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__self: void 0,
    __source: {
      fileName: _jsxFileName,
      lineNumber: 7,
      columnNumber: 10
    }
  });
};
___BRIDGE___["id-xxx"] = React.createElement(App);

渲染组件

在上文中我们解决了编译代码、组件依赖、构建代码的问题,并且最终得到了组件的实例,在本节中我们主要讨论如何将组件渲染到页面上,这部分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可以选择几种方式来实现最终的渲染。

Render

React中我们渲染组件通常的都是直接使用ReactDOM.render,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完成组件渲染,毕竟在之前我们已经得到了组件的实例,那么我们直接找到一个可以挂载的div,将组件渲染到DOM上即可。

// https://github.com/WindrunnerMax/ReactLive/blob/master/src/index.tsx

const code = `<Button type='primary' onClick={() => alert(111)}>Primary</Button>`;
const el = ref.current;
const sandbox = withSandbox({ React, Button, console, alert });
const compiledCode = compileWithSucrase(code);
const Component = renderWithDependency(compiledCode, sandbox) as JSX.Element;
ReactDOM.render(Component, el);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我们也可以将渲染的能力交予用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约定用户可以在代码中执行ReactDOM.render,我们可以对这个方法进行一次封装,使用户只能将组件渲染到我们固定的DOM结构上,当然我们直接将ReactDOM传递给用户代码来执行渲染逻辑也是可以的,只是并不可控不建议这么操作,如果可以完全保证用户的输入是可信的情况,这种渲染方法是可以的。

const INIT_CODE = `
render(<Button type='primary' onClick={() => alert(111)}>Primary</Button>);
`;
const render = (element: JSX.Element) => ReactDOM.render(element, el);
const sandbox = withSandbox({ React, Button, console, alert, render });
const compiledCode = compileWithSucrase(code);
renderWithDependency(compiledCode, sandbox);

SSR

实际上渲染React组件在Markdown编辑器中也是很常见的应用,例如在编辑时的动态渲染以及消费时的静态渲染组件,当然在消费侧时动态渲染组件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提到的使用场景,那么Markdown的相关框架通常是支持SSR的,我们当然也需要支持SSR来进行组件的静态渲染,实际上我们能够通过动态编译代码来获得React组件之后,通过ReactDOMServer.renderToString(多返回data-reactid标识,React会认识之前服务端渲染的内容, 不会重新渲染DOM节点)或者ReactDOMServer.renderToStaticMarkup来将HTML的标签生成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脱水,然后将其放置于HTML中返回给客户端,在客户端中使用ReactDOM.hydrate来为其注入事件,也就是所谓的注水,这样就可以实现SSR服务端渲染了。下面就是使用express实现的DEMO,实际上也相当于SSR的最基本原理。

// https://codesandbox.io/p/sandbox/ssr-w468kc?file=/index.js:1,36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React= require("react");
const ReactDOMServer = require("react-dom/server");
const { Button } = require("@arco-design/web-react");
const { transform } = require("sucrase");

const code = `<Button type="primary" onClick={() => alert(1)}>Primary</Button>`;
const OPTIONS = { transforms: ["jsx"], production: true };

const App = () => { // 服务端的`React`组件
  const ref = React.useRef(null);

  const getDynamicComponent = () => {
    const { code: compiledCode } = transform(`return (${code.trim()});`, OPTIONS);
    const sandbox= { React, Button };
    const withCode = `with(sandbox) { ${compiledCode} }`;
    const Component = new Function("sandbox", withCode)(sandbox);
    return Component;
  }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div", { ref }, getDynamicComponent());
}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content = ReactDOMServer.renderToString(React.createElement(App));
app.use('/', function(req, res, next){
  res.send(
    `<html>
       <head>
         <title>Exampl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unpkg.com/@arco-design/web-react@2.53.0/dist/css/arco.min.css">
         <script src="https://lf26-cdn-tos.bytecdntp.com/cdn/expire-1-M/react/17.0.2/umd/react.production.min.js"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script>
         <script src="https://lf26-cdn-tos.bytecdntp.com/cdn/expire-1-M/react-dom/17.0.2/umd/react-dom.production.min.js"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script>
       </head>
       <body>
         <div id="root">${content}</div>
       </body>
       <script src="https://unpkg.com/@arco-design/web-react@2.53.0/dist/arco.min.js"></script>
       <script>
        const App = () => { // 客户端的\`React\`组件
          const ref = React.useRef(null);
          const getDynamicComponent = () => {
            const compiledCode = 'return ' +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type: "primary", onClick: () => alert(1),}, "Primary")';
            const sandbox= { React, Button: arco.Button };
            const withCode = "with(sandbox) { " + compiledCode + " }";
            const Component = new Function("sandbox", withCode)(sandbox);
            return Component;
          }
          return React.createElement("div", { ref }, getDynamicComponent());
        }
        ReactDOM.hydrate(React.createElement(App), document.getElementById("root"));
        </script>
      </html>`
  );
})
app.listen(8080, () => {
  console.log("Listen on port 8080")
});

安全考量

既然我们选择了动态渲染组件,那么安全性必然是需要考量的。例如最简单的一个攻击形式,我作为用户在代码中编写了函数能取得当前用户的Cookie,并且构造了XHR对象或者通过fetchCookie发送到我的服务器中,如果此时网站恰好没有开启HttpOnly,并且将这段代码落库了,那么以后每个打开这个页面的其他用户都会将其Cookie发送到我的服务器中,这样我就可以拿到其他用户的Cookie,这是非常危险的存储型XSS攻击,此外上边也提到了SSR的渲染模式,如果恶意代码在服务端执行那将是更加危险的操作,所以对于用户行为的安全考量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实际上只要接受了用户输入并且作为代码执行,那么我们就无法完全保证这个行为是安全的,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永远不要相信用户的输入,所以实际上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不让用户输入,当然对于目前这个场景来说是做不到的,那么我们最好还是要能够做到用户是可控范围的,比如只接受公司内部的输入来编写文档,对外来说只是消费侧不会将内容落库展示到其他用户面前,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一些恶意的攻击。当然即使是这样,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做到安全地执行用户输入的代码,那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限制用户对于window等全局对象的访问。

Deps

在前边我们也提到过new Function是全局的作用域,其是不会读取定义时的作用域变量的,但是由于我们是构造了一个函数,我们完全可以将window中的所有变量都传递给这个函数,并且对变量名都赋予null,这样当在作用域中寻找值时都会直接取得我们传递的值而不会继续向上寻找了,无论是使用参数的形式或者是构造with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样我们也可以通过白名单的形式来限制用户的访问。当然这个对象的属性将会多达上千,看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优雅。

const sandbox = Object.keys(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s(window))
  .filter(key => key.indexOf("-") === -1)
  .reduce((acc, key) => ({ ...acc, [key]: null }), {});

sandbox.console = console;
const code = "console.log(window, document, XMLHttpRequest, eval, Function);"

const fn = new Function(...Object.keys(sandbox), code.trim());
fn(...Object.values(sandbox)); //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const withCode = `with(sandbox) { ${code.trim()} }`;
const withFn = new Function("sandbox", withCode);
withFn(sandbox); // null null null null null

Proxy

Proxy对象能够为另一个对象创建代理,该代理可以拦截并重新定义该对象的基本操作,例如属性查找、赋值、枚举、函数调用等等,那么配合我们之前使用with就可以将所有的对象访问以及赋值全部赋予sandbox,由此来更精确地实现对于对象访问的控制。下面就是我们使用Proxy来实现的一个简单的沙箱,我们可以通过白名单的形式来限制用户的访问,如果访问的对象不在白名单中,那么直接返回null,如果在白名单中,那么返回对象本身。

在这段实现中,with语句是通过in运算符来判定访问的字段是否在对象中,从而决定是否继续通过作用域链往上找,所以我们需要将has控制永远返回true,由此来阻断代码通过作用域链访问全局对象,此外例如alertsetTimeout等函数必须运行在window作用域下,这些函数都有个特点就是都是非构造函数,不能new且没有prototype属性,我们可以用这个特点来进行过滤,在获取时为其绑定window

export const withSandbox = (dependency: Sandbox) => {
  const top = typeof window === "undefined" ? global : window;
  const whitelist: (keyof Sandbox)[] = [...Object.keys(dependency), ...BUILD_IN_SANDBOX_KEY];
  const proxy = new Proxy(dependency, {
    has: () => true,
    get(_, prop) {
      if (whitelist.indexOf(prop) > -1) {
        const value = dependency[prop];
        if (isFunction(value) && !value.prototype) {
          return value.bind(top);
        }
        return dependency[prop];
      } else {
        return null;
      }
    },
    set(_, prop, newValue) {
      if (whitelist.indexOf(prop) > -1) {
        dependency[prop] = newValue;
      }
      return true;
    },
  });

  return proxy;
};

如果大家用过TamperMonkeyViolentMonkey暴力猴、ScriptCat脚本猫等相关谷歌插件的话,可以发现其存在window以及unsafeWindow两个对象,window对象是一个隔离的安全window环境,而unsafeWindow就是用户页面中的window对象。曾经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这些插件中可以访问的window对象实际上是浏览器拓展的Content Scripts提供的window对象,而unsafeWindow是用户页面中的window,以至于我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在探寻如何直接在浏览器拓展中的Content Scripts直接获取用户页面的window对象,当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逃逸浏览器拓展的实现,因为在Content ScriptsInject Scripts是共用DOM的,所以可以通过DOM来实现逃逸,当然这个方案早已失效。

var unsafeWindow;
(function() {
    var div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div.setAttribute("onclick", "return window");
    unsafeWindow = div.onclick();
})();

此外在FireFox中还提供了一个wrappedJSObject来帮助我们从Content Scripts中访问页面的的window对象,但是这个特性也有可能因为不安全在未来的版本中被移除。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其实际上是同一个浏览器环境呢,除了看源码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的代码来验证脚本在浏览器的效果,可以看出我们对于window的修改实际上是会同步到unsafeWindow上,证明实际上是同一个引用。

unsafeWindow.name = "111111";
console.log(window === unsafeWindow); // false
console.log(window); // Proxy {Symbol(Symbol.toStringTag): 'Window'}
console.log(window.onblur); // null
unsafeWindow.onblur = () => 111;
console.log(unsafeWindow); // Window { ... }
console.log(unsafeWindow.name, window.name); // 111111 111111
console.log(window.onblur); // () => 111
const win = new Function("return this")();
console.log(win === unsafeWindow); // true


// TamperMonkey: https://github.com/Tampermonkey/tampermonkey/blob/07f668cd1cabb2939220045839dec4d95d2db0c8/src/content.js#L476 // Not updated for a long time
// ViolentMonkey: https://github.com/violentmonkey/violentmonkey/blob/ecbd94b4e986b18eef34f977445d65cf51fd2e01/src/injected/web/gm-global-wrapper.js#L141
// ScriptCat: https://github.com/scriptscat/scriptcat/blob/0c4374196ebe8b29ae1a9c61353f6ff48d0d8843/src/runtime/content/utils.ts#L175
// wrappedJSObject: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Mozilla/Add-ons/WebExtensions/Sharing_objects_with_page_scripts

如果观察仔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上边的验证代码最后两行我们竟然突破了这些扩展的沙盒限制,从而在未@grant unsafeWindow情况下能够直接访问unsafeWindow,从而我们同样需要思考这个问题,即使我们限制了用户的代码对于window等对象的访问,但是这样真的能够完整的保证安全吗,很明显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于各种case做处理,从而尽量减少用户突破沙盒限制的可能,例如在这里我们需要控制用户对于this的访问。

export const renderWithDependency = (code: string, dependency: Sandbox) => {
  const id = getUniqueId();
  dependency.___BRIDGE___ = {};
  const bridge = dependency.___BRIDGE___ as Record<string, unknown>;
  const fn = new Function(
    "dependency",
    `with(dependency) { 
      function fn(){  "use strict"; return (${code.trim()}); };
      ___BRIDGE___["${id}"] = fn.call(null);
    }
    `
  );
  fn.call(null, dependency);
  return bridge[id];
};

其实说到with,关于Symbol.unscopables的知识也可以简单聊下,我们可以关注下面的例子,在第二部分我们在对象的原型链新增了一个属性,而这个属性跟我们的with变量重名,又恰好这个属性中的值在with中被访问了,于是造成了我们的值不符合预期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是在知名框架Ext.js v4.2.1中暴露出来的,于是为了兼容这个问题,TC39增加了Symbol.unscopables规则,在ES6之后的数组方法中每个方法都会应用这个规则。

const value = [];
with(value){
  console.log(value.length); // 0
}

Array.prototype.value = { length: 10 };
with(value){
  console.log(value.length); // 10
}

Array.prototype[Symbol.unscopables].value = true;
with(value){
  console.log(value.length); // 0
}

// https://github.com/rwaldron/tc39-notes/blob/master/meetings/2013-07/july-23.md#43-arrayprototypevalues

Iframe

在上文中我们一直是使用限制用户访问全局变量或者是隔离当前环境的方式来实现沙箱,但是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换个思路,我们可以将用户的代码放置于一个iframe中来执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用户的代码隔离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从而实现沙箱的效果,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例如CodeSandbox就是使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的,我们可以直接使用iframecontentWindow来获取到window对象,然后利用该对象进行用户代码的执行,这样就可以做到用户访问环境的隔离了,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iframesandbox属性来限制用户的行为,例如限制allow-forms表单提交、allow-popups弹窗、allow-top-navigation导航修改等,这样就可以做到更加安全的沙箱了。

const ifr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iframe.src = "about:blank";
iframe.style.position = "fixed";
iframe.style.left = "-10000px";
iframe.style.top = "-10000px";
iframe.setAttribute("sandbox", "allow-same-origin allow-script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iframe);
const win = iframe.contentWindow;
document.body.removeChild(iframe);
console.log(win && win !== window && win.parent !== window); // true

那么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为其加一层代理,让其中的对象访问都是使用iframe中的全局对象,在找不到的情况下继续访问原本传递的值,并且在编译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完全隔离的window环境来执行,由此来获得完全隔离的代码运行环境。

export const withIframeSandbox = (win: Record<string | symbol, unknown>, proto: Sandbox) => {
  const sandbox = Object.create(proto);
  return new Proxy(sandbox, {
    get(_, key) {
      return sandbox[key] || win[key];
    },
    has: () => true,
    set(_, key, newValue) {
      sandbox[key] = newValue;
      return true;
    },
  });
};

export const renderWithIframe = (code: string, dependency: Sandbox) => {
  const id = getUniqueId();
  dependency.___BRIDGE___ = {};
  const bridge = dependency.___BRIDGE___ as Record<string, unknown>;
  const iframe = 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iframe.src = "about:blank";
  iframe.style.position = "fixed";
  iframe.style.left = "-10000px";
  iframe.style.top = "-10000px";
  iframe.setAttribute("sandbox", "allow-same-origin allow-script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iframe);
  const win = iframe.contentWindow;
  document.body.removeChild(iframe);
  // eslint-disable-next-line @typescript-eslint/ban-ts-comment
  // @ts-ignore
  const sandbox = withIframeSandbox(win || {}, dependency);
  // eslint-disable-next-line @typescript-eslint/ban-ts-comment
  // @ts-ignore
  const fn = new win.Function(
    "dependency",
    `with(dependency) { 
      function fn(){  "use strict"; return (${code.trim()}); };
      ___BRIDGE___["${id}"] = fn.call(null);
    }
    `
  );
  fn.call(null, sandbox);
  return bridge[id];
};

每日一题

https://github.com/WindrunnerMax/EveryDay

参考

https://swc.rs/docs/usage/wasm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9341143
https://github.com/alangpierce/sucrase
https://babel.dev/docs/babel-standalone
https://github.com/simonguo/react-code-view
https://github.com/LinFeng1997/markdown-it-react-component/

与初探富文本之React实时预览相似的内容:

初探富文本之React实时预览

初探富文本之React实时预览 在前文中我们探讨了很多关于富文本引擎和协同的能力,在本文中我们更偏向具体的应用组件实现。在一些场景中比如组件库的文档编写时,我们希望能够有实时预览的能力,也就是用户可以在文档中直接编写代码,然后在页面中实时预览,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组件的使用方式,这也是很多组

初探富文本之基于虚拟滚动的大型文档性能优化方案

初探富文本之基于虚拟滚动的大型文档性能优化方案 虚拟滚动是一种优化长列表性能的技术,其通过按需渲染列表项来提高浏览器运行效率。具体来说,虚拟滚动只渲染用户浏览器视口部分的文档数据,而不是整个文档结构,其核心实现根据可见区域高度和容器的滚动位置计算出需要渲染的列表项,同时不渲染额外的视图内容。虚拟滚动

初探富文本之富文本概述

初探富文本之富文本概述 富文本编辑器通常指的是可以对文字、图片等进行编辑的产品,具有所见即所得的能力。对于Input、Textarea之类标签,他们是支持内容编辑的,但并不支持带格式的文本或者是图片的插入等功能,所以对于这类的需求就需要富文本编辑器来实现。现在的富文本编辑器也已经不仅限于文字和图片,

初探富文本之编辑器引擎

初探富文本之编辑器引擎 在前文中我们介绍了富文本的基础概念,以及富文本的基本发展历程,那么在本文中将会介绍当前主流开源的富文本编辑器引擎。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富文本编辑器是L1的富文本编辑器,其能满足绝大部份使用场景,由此也诞生了非常多优秀的开源富文本引擎,这其中有仅提供引擎的编辑器例如Slate.js

初探富文本之OT协同算法

初探富文本之OT协同算法 OT的英文全称是Operational Transformation,是一种处理协同编辑的算法。当前OT算法用的比较多的地方就是富文本编辑器领域了,常用于作为实现文档协同的底层算法,支持多个用户同时编辑文档,不会因为用户并发修改导致冲突,而导致结果不一致甚至数据丢失的问题。

初探富文本之OT协同实例

初探富文本之OT协同实例 在前边初探富文本之OT协同算法一文中我们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协同、为什么仅有原子化的操作并不能实现协同、为什么要有操作变换、如何进行操作变换、什么时候能够应用操作、服务端如何进行协同调度等等,这些属于完成协同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实际上当前有很多成熟的协同实现,例如ot.js、

初探富文本之CRDT协同算法

初探富文本之CRDT协同算法 CRDT的英文全称是Conflict-free Replicated Data Type,最初是由协同文本编辑和移动计算而发展的,现在还被用作在线聊天系统、音频分发平台等等。当前CRDT算法在富文本编辑器领域的协同依旧是典型的场景,常用于作为实现文档协同的底层算法,支持

初探富文本之CRDT协同实例

初探富文本之CRDT协同实例 在前边初探富文本之CRDT协同算法一文中我们探讨了为什么需要协同、分布式的最终一致性理论、偏序集与半格的概念、为什么需要有偏序关系、如何通过数据结构避免冲突、分布式系统如何进行同步调度等等,这些属于完成协同所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实际上当前有很多成熟的协同实现,例如aut

应用部署初探:微服务的3大部署模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应用部署的4种常见模式(金丝雀部署、蓝绿部署、滚动部署及影子部署)。随着云原生技术逐步成熟,企业追求更为灵活和可扩展的系统,微服务架构大行其道。 微服务固然有诸多优点,但也给架构及运维工程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单体架构中,应用的设计、部署以及扩展都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

应用部署初探:6个保障安全的最佳实践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应用部署的阶段以及常见的部署模式,包括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应该如何部署等基本内容。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安全地部署应用程序。 安全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中的关键部分,同时也需要成为 SDLC 中每个环节的一部分,尤其是部署。因此,保障应用部署安全并不是开始于部署阶段,而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