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图四色原理绘图上色的Python代码

基于,遗传算法,地图,四色,原理,绘图,上色,python,代码 · 浏览次数 : 339

小编点评

**代码简介**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 Python 实现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图四色原理着色操作的方法。该代码基于 Queenshape 库进行区域连接和颜色分配,最终结果展示出 78 个小区域的配色方案。 **代码实现** **1. 基本思路** * 定义规则,表示区域之间的空间连接情况。 * 定义个体基因型,每个个体对应一个区域。 *每个个体有 78 个基因,每个基因代表一个区域的颜色。 * 个体基因必须满足规则中相邻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 **2. 代码步骤** * 构建规则: * 从数据库中读取颜色列表。 * 使用启发式算法构建规则。 * 初始化个体基因型: * 创建一个列表,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区域的颜色。 * 遍历颜色列表,将每个颜色添加到对应的区域中。 * 运行遗传算法: * 使用 `genetic.getBest()` 方法找到满足规则的基因型。 * 打印最终结果。 **3. 结果展示** * 输出 78 个小区域的配色方案。 * 每个区域的配色方案由其颜色名称表示。 **4. 优化建议** * 尝试使用其他优化算法,例如贪心算法或模拟退火算法。 * 可视化最终结果,例如使用 Matplotlib 的 Basemap 库。 **5. 结论** 该代码展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实现的地图四色原理着色方法,并提供了一些优化建议。

正文

  本文介绍利用Python语言,实现基于遗传算法GA)的地图四色原理着色操作。

1 任务需求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文所需实现的需求。

  现有一个由多个小图斑组成的矢量图层,如下图所示。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由4种颜色组成的配色方案,对该矢量图层各图斑进行着色,使得各相邻小图斑间的颜色不一致,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我们用到了四色定理(Four Color Theorem),又称四色地图定理(Four Color Map Theorem):如果在平面上存在一些邻接的有限区域,则至多仅用四种颜色来给这些不同的区域染色,就可以使得每两个邻接区域染的颜色都不一样。

2 代码实现

  明确了需求,我们就可以开始具体的代码编写。目前国内各大博客中,有很多关于Python实现地图四色原理着色的代码,其中大多数是基于回溯法来实现的;而在一个英文博客网页中,看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图四色原理着色实现。那么就以该代码为例,进行操作。在这里,由于我本人对于遗传算法的理解还并不深入,因此在代码介绍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2.1 基本思路

  遗传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最佳化问题的搜索算法,属于进化算法范畴。结合前述需求,首先可以将每一个区域的颜色作为一个基因,个体基因型则为全部地区(前述矢量图层共有78个小图斑,即78个区域)颜色基因的汇总;通过构建Rule类,将空间意义上的“相邻”转换为可以被遗传算法识别(即可以对个体基因改变加以约束)的信息;随后,结合子代的更替,找到满足要求的基因组;最终将得到的基因组再转换为空间意义上的颜色信息,并输出结果。

  具体分步骤思路如下:

  1. 定义“规则”。“规则”用以将区域之间的空间连接情况转换为遗传算法可以识别的信息;被“规则”连接的两个区域在空间中是相邻的。
  2. 定义区域空间连接情况检查所需函数。这些函数用于检查两两区域之间的连接性是否满足逻辑;例如,若在“规则”中显示区域A与区域B连接,那么区域B也必须在“规则”中显示与区域A连接。
  3. 定义个体基因型。其中,各个体具有78个基因,每一个基因表示一个区域的颜色。
  4. 个体更替与最优基因选择。通过个体的不断更迭,选择出满足“规则”要求的个体基因型。
  5. 基因型解释。将得到的个体基因型进行解释,相当于第一步的反过程,即将基因信息转换为空间连接情况。
  6. 结果检查。检查所得到的颜色与最优个体基因组中的各个基因是否一致。

2.2 代码讲解

  接下来,将完整代码进行介绍。其中,shapefile_path即为矢量图层的保存路径;"POLY_ID_OG"则为矢量图层的属性表中的一个字段,其代表每一个小图斑的编号。

# -*- coding: utf-8 -*-
"""
Created on Sun Oct 31 19:22:33 2021

@author: Chutj
"""

import genetic
import unittest
import datetime
from libpysal.weights import Queen

shapefile_path="G:/Python_Home1/stl_hom_utm.shp"

weights=Queen.from_shapefile(shapefile_path,"POLY_ID_OG")
one_neighbor_other=weights.neighbors

# 定义“规则”,用以将区域之间的空间连接情况转换为遗传算法可以识别的信息。被“规则”连接的两个区域在空间中是相邻的

class Rule:
    Item = None
    Other = None
    Stringified = None
 
    def __init__(self, item, other, stringified):
        self.Item = item
        self.Other = other
        self.Stringified = stringified
 
    def __eq__(self, another):
        return hasattr(another, 'Item') and \
               hasattr(another, 'Other') and \
               self.Item == another.Item and \
               self.Other == another.Other
 
    def __hash__(self):
        return hash(self.Item) * 397 ^ hash(self.Other)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Stringified

# 定义区域空间连接情况检查所需函数,用以确保区域两两之间相邻情况的准确

def buildLookup(items):
    itemToIndex = {}
    index = 0
    for key in sorted(items):
        itemToIndex[key] = index
        index += 1
    return itemToIndex
 
def buildRules(items):
    itemToIndex = buildLookup(items.keys())
    rulesAdded = {}
    rules = []
    keys = sorted(list(items.keys()))
 
    for key in sorted(items.keys()):
        keyIndex = itemToIndex[key]
        adjacentKeys = items[key]
        for adjacentKey in adjacentKeys:
            if adjacentKey == '':
                continue
            adjacentIndex = itemToIndex[adjacentKey]
            temp = keyIndex
            if adjacentIndex < temp:
                temp, adjacentIndex = adjacentIndex, temp
            ruleKey = str(keys[temp]) + "->" + str(keys[adjacentIndex])
            rule = Rule(temp, adjacentIndex, ruleKey)
            if rule in rulesAdded:
                rulesAdded[rule] += 1
            else:
                rulesAdded[rule] = 1
                rules.append(rule)
 
    for k, v in rulesAdded.items():
        if v == 1:
            print("rule %s is not bidirectional" % k)
 
    return rules

# 定义颜色所代表的基因组

colors =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colorLookup = {}
for color in colors:
    colorLookup[color[0]] = color
geneset = list(colorLookup.keys())

# 定义个体基因型,其中各个体有78个基因,每一个基因代表一个区域。个体基因需要满足“规则”中相邻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

class GraphColoringTests(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self):
        rules = buildRules(one_neighbor_other)
        colors =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colorLookup = {}
        for color in colors:
            colorLookup[color[0]] = color
        geneset = list(colorLookup.keys())
        optimalValue = len(rules)
        startTime = datetime.datetime.now()
        fnDisplay = lambda candidate: display(candidate, startTime)
        fnGetFitness = lambda candidate: getFitness(candidate, rules)
        best = genetic.getBest(fnGetFitness, fnDisplay, len(one_neighbor_other), optimalValue, geneset)
        self.assertEqual(best.Fitness, optimalValue)
 
        keys = sorted(one_neighbor_other.keys())
 
        for index in range(len(one_neighbor_other)):
            print(keys[index]," is ",colorLookup[best.Genes[index]])

# 输出各区域颜色

def display(candidate, startTime):
    timeDiff = datetime.datetime.now() - startTime
    print("%s\t%i\t%s" % (''.join(map(str, candidate.Genes)), candidate.Fitness, str(timeDiff)))

# 检查各区域颜色是否与个体基因所代表的颜色一致
    
def getFitness(candidate, rules):
    rulesThatPass = 0
    for rule in rules:
        if candidate[rule.Item] != candidate[rule.Other]:
            rulesThatPass += 1
 
    return rulesThatPass

# 运行程序

GraphColoringTests().test()

2.3 结果展示

  执行上述代码,即可得到结果。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代码不知道是其自身原因,还是我电脑的问题,执行起来非常慢——单次运行时间可能在5 ~ 6个小时左右,实在太慢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尝试着能不能将代码的效率提升一下。

  代码执行完毕后得到的结果是文字形式的,具体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通过203次迭代,找到了满足要求的地图配色方案,用时06小时06分钟;代码执行结果除显示出具体个体的整体基因型之外,还将分别显示78个小区域(小图斑)各自的具体颜色名称(我上面那幅图没有截全,实际上是78个小区域的颜色都会输出的)。

  当然,大家也可以发现,这种文字表达的代码执行结果显然不如直接来一幅如下所示的结果图直观。但是,由于代码单次执行时间实在是太久了,我也没再腾出时间(其实是偷懒)对结果的可视化加以修改。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对代码最终的结果呈现部分加以修改——例如,可以通过Matplotlib库的拓展——Basemap库将78个小区域的配色方案进行可视化。

  至此,大功告成。

与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图四色原理绘图上色的Python代码相似的内容:

基于遗传算法的地图四色原理绘图上色的Python代码

本文介绍利用Python语言,实现基于遗传算法(GA)的地图四色原理着色操作~

遗传算法的改进——跳出局部最优机制的研究(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的改进)

0. 写在前面 参考博文:遗传算法的几种改进 - GXTon - 博客园 (cnblogs.com) 参考文献:新型灾变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c-s-a.org.cn) 没想到被最基础的遗传算法打败了˚‧º·(˚ ˃̣̣̥᷄⌓˂̣̣̥᷅ )‧º·˚ 在编写遗传算法时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优良基因很

算法金 | 最难的来了:超参数网格搜索、贝叶斯优化、遗传算法、模型特异化、Hyperopt、Optuna、多目标优化、异步并行优化

​ 大侠幸会,在下全网同名「算法金」 0 基础转 AI 上岸,多个算法赛 Top 「日更万日,让更多人享受智能乐趣」 今日 215/10000 为模型找到最好的超参数是机器学习实践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 1. 超参数调优的基本概念 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参数通常分为两类:模型参数和超参数。模型参数是模型通过训

基于 Three.js 的 3D 模型加载优化

作为一个3D的项目,从用户打开页面到最终模型的渲染加载的时间也会比普通的H5项目要更长一些,从而造成大量的用户流失。为了提升首屏加载的转化率,需要尽可能的降低loading的时间。这里就分享一些我们在模型加载优化方面的心得。

基于MindSpore实现BERT对话情绪识别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昇思25天学习打卡营打卡指南-第二十四天】基于 MindSpore 实现 BERT 对话情绪识别》,作者:JeffDing。 模型简介 BERT全称是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

基于 Vagrant 手动部署多个 Redis Server

环境准备 宿主机环境:Windows 10 虚拟机环境:Vagrant + VirtualBox Vagrantfile 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编写一个 Vagrantfile 来定义我们的虚拟机配置。假设已经在 D:\Vagrant\redis 目录下创建了一个 Vagrantfile,其内容如下:

基于EF Core存储的Serilog持久化服务

前言 Serilog是 .NET 上的一个原生结构化高性能日志库,这个库能实现一些比内置库更高度的定制。日志持久化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生产环境通常很难挂接调试器或者某些bug的触发条件很奇怪。为了在脱离调试环境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更多线索来辅助解决生产问题,持久化的日志就显得很重要了。目前Ser

基于EF Core存储的国际化服务

前言 .NET 官方有一个用来管理国际化资源的扩展包Microsoft.Extensions.Localization,ASP.NET Core也用这个来实现国际化功能。但是这个包的翻译数据是使用resx资源文件来管理的,这就意味着无法动态管理。虽然官方有在文档中提供了一些第三方管理方案,但是都不太

基于FileZilla上传、下载服务器数据的方法

本文介绍FileZilla软件的下载、配置与使用方法。 在之前的博客中,我们提到了下载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需要用到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软件FileZilla;这一软件用以在自己的电脑与服务器之间相互传输数据,在进行下载科学数据、网站开发等等操作时,经常需要

Vite5+Electron聊天室|electron31跨平台仿微信EXE客户端|vue3聊天程序

基于electron31+vite5+pinia2跨端仿微信Exe聊天应用ViteElectronChat。 electron31-vite5-chat原创研发vite5+electron31+pinia2+element-plus跨平台实战仿微信客户端聊天应用。实现了聊天、联系人、收藏、朋友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