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监控领域不可撼动,Prometheus 是不是就没缺点?显然不是。
一个软件如果什么问题都想解决,就会导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好。所以Prometheus 也存在不足,广受诟病的问题就是 单机存储不好扩展。
1 真的需要扩展容量吗?
大部分场景其实不需要扩展,因为一般的数据量压根达不到 Prometheus 容量上限。很多中小型公司使用单机版本的 Prometheus 就足够了,这个时候不要想着去扩展,易过度设计。
Prometheus单机容量上限多少?每秒接收 80 万个数据点算较健康的上限,一开始也无需用一台配置特别高的机器,随数据量增长,再升级硬件配置。如想要硬件方便升配,就要借助虚拟机或容器,同时需要使用分布式块存储。
每秒接收 80 万个数据点
每台机器每个周期大概采集 200 个系统级指标,如CPU、内存、磁盘等相关的指标。假设采集频率是 10 秒,平均每秒上报 20 个数据点,可以支持同时监控的机器量是 4 万台。
很大的容量了。若使用 node-exporter,指标数量800左右,那也能支持 1 万台机器的监控。
这只计算了机器监控数据,若还要监控各类中间件,就得再估算。有些中间件会吐出较多指标,有些指标用处不大,可丢掉(drop)。
若单个 Prometheus 真扛不住,也可拆成多个 Prometheus,根据业务或地域拆都可。
2 Prometheus 联邦机制
Prometheus 内置支持的集群方式,Prometheus数据的级联抓取。如某公司有8套Kubernetes,每套Kubernetes集群都部署了一个Prometheus,这8个Prometheus就形成了8个数据孤岛,没法在一个地方看到8个Prometheus的数据。
用Grafana或Nightingale把这8个Prometheus作为数据源接入,就能在Web通过切换数据源查看不同数据,但本质还是分别查看,没法做多个Prometheus数据的联合运算。
而联邦机制就解决这问题,把不同的Prometheus数据聚拢到一个中心Prometheus:
但中心Prometheus仍是瓶颈。所以联邦机制中,中心端的Prometheus去抓取边缘Prometheus数据时,不应该把所有数据都抓取到中心,而是 只抓取那些需要做聚合计算或其他团队也关注的指标,大部分数据还是下沉在各个边缘Prometheus内部消化。
怎么只抓取特定的指标到中心端?
通过 match[]
参数,指定过滤条件,如下就是中心 Prometheus 的抓取规则: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federate'
scrape_interval: 30s
# 在标签重复时,以源数据的标签为准
honor_labels: true
# 边缘 Prometheus 会在 `/federate` 接口暴露监控数据,所以设置
metrics_path: '/federate'
params:
'match[]':
# 通过正则匹配过滤出所有 `aggr:` 打头的指标
# 这类指标都是通过 Recoding Rules 聚合出来的关键指标
- '{__name__=~"aggr:.*"}'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 '10.1.2.3:9090'
- '10.1.2.4:9090'
联邦机制落地的核心要求: 边缘 Prometheus 基本消化了绝大部分指标数据,比如告警、看图等,都在边缘的Prometheus搞定。只有少量数据,如需聚合计算或其他团队也关注的指标,被拉到中心,就不会触达中心端 Prometheus 容量上限。这就要求公司在使用 Prometheus 之前先做好规划、规范。落地的确有点难,更推荐如下的远程存储方案。
3 远程存储方案
Prometheus默认收集到监控数据后是存储本地,在本地查询计算。由于单机容量有限,对海量数据场景,要有其他解决方案。最直观想法:本地搞不定,那就在远端做个集群,分治处理。
Prometheus本身不提供集群存储能力,可复用其他时序库方案。时序库很多,挨个对接费劲,于是 Prometheus建立统一Remote Read、Remote Write接口协议,只要满足这个接口协议的时序库都可对接进来,作为 Prometheus remote storage 使用。
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远程存储主要是 VictoriaMetrics 和 Thanos。
3.1 VictoriaMetrics
VM 虽然可以作为 Prometheus 的远程存储,但志不在此。VM希望成为更好的 Prometheus,所以不只时序库,还有抓取器、告警等各个组件,体系完备,不过现在国内基本只是把它当做时序库用。
VM时序库核心组件
- vmstorage:存储时序数据
- vminsert:接收时序数据并写入到后端的vmstorage,Prometheus使用 Remote Write 对接的就是 vminsert 的地址
- vmselect:查询时序数据,没实现 Remote Read接口,而是实现 Prometheus 的 Querier 接口。因为VM 觉得 Remote Read 设计“挫”,性能不好,不如直接实现 Querier 接口。这样Grafana等前端应用直接和vmselect对接,而不用在中间加层Prometheus。
VM架构
n9e-webapi、n9e-server 是 Nightingale 的两个模块,都可看做 VM 的上层应用。
n9e-webapi 通过 vmselect 查询时序数据,vmselect 是无状态模块,可以水平扩展,通常部署多个实例,前面架设负载均衡,所以 n9e-webapi 通常是对接 vmselect 的负载均衡。n9e-server 也有一些查询VM的需求,先不用关注,重点关注 Remote Write 那条线,n9e-server 通过 Remote Write 协议,把数据转发给 vminsert 的负载均衡,vminsert 也是无状态的,可以水平扩展。
vmstorage存储模块,可部署多个以组成集群,只要把所有 vmstorage 地址告诉 vmselect 和 vminsert,整个集群就跑起来了。
数据通过 vminsert 后,如何分片?
vmselect 和 vminsert 之间无关系,vmselect查询某指标数据时,怎么知道数据位于哪个 vmstorage?
VM采用merge read方案,一个查询请求发给 vmselect 之后,vmselect 会向所有 vmstorage 发起查询请求,然后把结果合并在一起,返给前端。所以,vmselect 不关心数据位于哪个 vmstorage。此时 vminsert 用什么分片算法都无所谓了,数据写到哪个 vmstorage 都行,反正最后都会 merge read。
这设计有问题吗?显然有,vmstorage 集群不能太大。若有几千个节点,随便一个查询过来,vmselect 都会向所有 vmstorage 发起查询,任何一个节点慢了都会拖慢整体速度,让人无法接受。一般一个 vmstorage 集群,有一二十个节点还是比较健康的,这容量就已经很大了,能满足大部分公司需求,所以这不是大问题。
推荐选型远程存储时使用 VictoriaMetrics,架构简单,更有掌控力。像M3虽然容量比VM大得多,但是架构复杂。
3.2 Thanos
和VM不同,Thanos完全拥抱Prometheus,对Prometheus做增强,核心特点:使用 对象存储 做海量时序存储。
架构
黄色:Prometheus自身
蓝色:Thanos
黑色:存储
每个 Prometheus 都要伴生一个 Thanos Sidecar 组件:
- 响应Thanos Query的查询请求
- 把Prometheus产生的块数据上传到对象存储
Thanos Sidecar 调用 Prometheus 的接口查询数据,暴露为 StoreAPI,Thanos Store Gateway 调用对象存储的接口查询数据,也暴露为 StoreAPI。Thanos Query就可以从这两个地方查询数据了,相当于近期数据从Prometheus获取,比较久远的数据从对象存储获取。
虽然对象存储比较廉价,但这个架构看起来还是过于复杂了,没有 VM 看起来干净。另外这个架构是和 Prometheus 强绑定的,没法用作单独的时序存储,比较遗憾。不过好在 Thanos 还有另一种方案,不用 Sidecar,使用 Receive 模块,来接收 Remote Write 协议的数据,写入本地,同时上传对象存储,你看一下这个架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UWxwLqa-1682922349277)(images/624038/25a79b6dfeeaf07e41810f283057d128.png)]
从存储角度来看,这个架构和 Prometheus 就没有那么强的绑定关系了,可以单独用作时序库。关键点还是对象存储,虽然对象存储是海量、廉价的,但是延迟较高,而且一个请求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查本地,一部分查对象存储,也没有那么可靠。
相比日志数据,指标数据的体量较小,一般存储3个月即可,对象存储优势就不大了。我来选型,VictoriaMetrics 和 Thanos 之间,我选前者。
4 Prometheus自身搭建集群
远程存储方案核心就是 Remote Read/Write,Prometheus自身也可被别的 Prometheus 当做 Remote storage,只要开启 --enable-feature=remote-write-receiver
。
架构图
三个 Prometheus 进程:
-
两个作存储
-
一个作查询器
通过 Remote Read 读取后端多个 Prometheus 的数据,通过几行 remote_read 配置就能实现
remote_read:
- url: "http://prometheus01:9090/api/v1/read"
read_recent: true
- url: "http://prometheus02:9090/api/v1/read"
read_recent: true
Prometheus 的 remote_read 也是 merge read,跟 vmselect 逻辑类似。不过VM集群是有副本机制的,使用Prometheus来做集群,不太好做副本。当然,可以粗暴地为每个分片数据部署多份采集器和PromTSDB,也基本可以解决高可用的问题。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如果所有数据都是通过拉的方式来收集,这种架构也是可以尝试的,不过我看到大部分企业都是推拉结合,甚至推是主流,Remote Write 到一个统一的时序库集群,是一个更加顺畅的方案。
5 总结
Prometheus生态常见的存储扩展问题,3种集群方案:
- Prometheus联邦集群:按照业务或者地域,拆成多个边缘Prometheus,然后在中心搭建一个Prometheus,把一些重要的多团队关注的指标或需要二次计算的指标拉到中心。
- 远程存储方案:通过 Remote Read/Write 协议,Prometheus 可以和第三方存储对接,把存储的难题抛给了第三方来解决,常用方案是 M3DB、VictoriaMetrics、Thanos。我最推荐的是 VictoriaMetrics,架构简单,更可控一些。
- Prometheus自身搭建集群:也是利用了 Remote Read/Write 机制,只是把存储换成了多个 Prometheus,对于全部采用拉模型抓取数据的公司,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这三种很好解决Prometheus存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要做过度设计,数据量不大就无需搭建时序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