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的最后一个例子,在多个进程竞争CPU时,我们看到每个进程实际上%usr部分只有20%多,70%多是在wait,但是load远远高于单个进程使用CPU达到100%。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的RWP公开课,里面有一篇连接池管理。为什么相同的业务量,起6千个连接(进程)远远要慢于200个连接,因为绝大多数资源空耗在了进程调度,实际在干活的非常少,干不了多久就被打断了,打断之后由于进程太多要等很久才能重新拿齐资源变为runnable状态,好不容易等到CPU空闲,干不了多久又被打断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数据库将近崩溃。
说了一堆...开始记这节课的笔记。
一、 CPU 上下文
1. 概念
Linux 是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支持远大于 CPU 数量的任务同时运行。当然,这些任务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同时运行,而是因为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 CPU 轮流分配给它们,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
既然是轮流,CPU肯定要知道当前执行到了哪一个,下一个应该到谁,下一个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这些信息被称作CPU上下文,而这些信息的存储和通过CPU中的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来完成。
寄存器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而程序计数器则用来存储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被叫做 CPU 上下文。
2. CPU上下文切换
顾名思义,就是CPU要切换任务之前,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
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运行新任务。
这些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这个步骤看起来并不复杂,为什么却会导致系统负载如此之高?
其实根据任务的不同,CPU 的上下文切换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
- 进程上下文切换
- 线程上下文切换
- 中断上下文切换
本篇来看怎么理解这几个不同的上下文切换,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引发 CPU性能相关问题。
二、 进程上下文切换
1. 进程的用户态与内核态
Linux 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分别对应着下图中CPU 特权等级的 Ring 0 和 Ring 3。
- 内核空间(Ring 0)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
- 用户空间(Ring 3)只能访问受限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必须通过系统调用到内核中,能访问特权资源
也就是说,进程既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陷入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当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 open() 打开文件,然后调用 read() 读取文件内容,并调用 write() 将内容写到标准输出,最后再调用 close() 关闭文件。
那么,系统调用的过程有没有发生 CPU 上下文的切换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
- 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然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
- 内核任务结束后,CPU 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进程。
所以,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
2. 进程上下文切换与系统调用的区别
首先,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括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状态。
而在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不会切换进程。
因此,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时多了一步: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 CPU 寄存器之前,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栈等保存下来;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还需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
另外还有一个显著区别
- 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
- 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
所以,系统调用过程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而不是上下文切换。但实际上,系统调用过程中,CPU 的上下文切换还是无法避免的。
3. 为何会引发性能问题
保存上下文和恢复上下文的过程并不是“免费”的,需要内核在 CPU 上运行才能完成。
每次上下文切换都需要几十纳秒到数微秒的 CPU 时间。这个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特别是在进程上下文切换次数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 CPU 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资源的保存和恢复上,进而大大缩短了真正运
行进程的时间。这也正是上一节中我们所讲的,导致平均负载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我们知道, Linux 通过 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来管理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关系。当虚拟内存更新后,TLB 也需要刷新,内存的访问也会随之变慢。特别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缓存是被多个处理器共享的,刷新缓存不仅会影响当前处理器的进程,还会影响共享缓存的其他处理器的进程。
4. 什么时候会切换进程上下文
Linux 为每个 CPU 都维护了一个就绪队列,将活跃进程(即正在运行和正在等待 CPU的进程)按照优先级和等待 CPU 的时间排序,然后选择优先级最高和等待 CPU 时间最长的进程来运行。
有很多场景都会触发进程调度,例如:
- 时间片到。为了保证所有进程可以得到公平调度,CPU 时间被划分为一段段的时间片,这些时间片再被轮流分配给各个进程。这样,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了,就会被系统挂起,切换到其它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运行。
- 进程系统资源不足(比如IO、内存)。要等到资源满足后才可以运行,这时进程也会被挂起,并由系统调度其他进程运行。
- 进程主动挂起。例如通过睡眠函数 sleep 等方法
- 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运行。为了保证高优先级进程的运行,当前进程会被挂起,由高优先级进程来运行。
- 发生硬件中断。CPU 上的进程会被中断挂起,转而执行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序
三、 线程上下文切换
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
- 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
- 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不需要修改。
- 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因此,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其实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此时,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
-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此时,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在切换时,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的切换消耗更少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四、 中断上下文切换
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事件。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跟进程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所以,即便中断过程打断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需的状态,包括 CPU 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对同一个 CPU 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会与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
中断上下文切换也需要消耗 CPU,切换次数过多也会耗费大量的 CPU,甚至严重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当你发现中断次数过多时,就需要注意去排查它是否会给你的系统带来严重的性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