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三)—— CPU 上下文切换(下)

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cpu,上下文,切换 · 浏览次数 : 0

小编点评

# 每隔1秒输出一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wt 参数表示输出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指标pidstat -wt 1 08:14:05 UID TGID T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08:14:05 0 10551 - 6.00 0.00 sysbench08:14:05 0 - 10551 6.00 0.00 |__sysbench08:14:05 0 - 10552 18911.00 103740.00 |__sysbench08:14:05 0 - 10553 18915.00 100955.00 |__sysbench... # 每秒上下文切换多少次才算正常 这个数值其实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CPU 性能。如果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比较稳定,那么从数百到一万以内,都应该算是正常的。但当上下文切换次数超过一万次,或者切换次数出现数量级的增长时,就很可能已经出现性能问题。 这时,你还需要根据上下文切换的类型,再做具体分析。比方说: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发生了 I/O 等其他问题;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的确成了瓶颈;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用,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文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正文

上篇介绍了三种CPU 上下文切换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原因,这一篇来看看在系统中如何发现CPU 上下文切换问题。

 

一、 查看上下文切换情况

主要使用两个命令:vmstat以及之前用过的pidstat。

1. vmstat

  1. # 每隔5秒输出1组数据
  2. vmstat 5
  3.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4.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5. 0 0 0 7005360 91564 818900 0 0 0 0 25 33 0 0 100 0 0

对上下文切换而言需要特别关注的四列内容:

  • cs(context switch)是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 in(interrupt)则是每秒中断的次数。
  • r(Running or Runnable)是就绪队列的长度,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数。
  • b(Blocked)则是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

 

2. pidstat

vmstat 只给出了系统总体的上下文切换情况,要想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就需要使用前面提到过的 pidstat 了。给它加上 -w 选项,就可以查看每个进程上下文切换的情况。

  1. # 每隔5秒输出1组数据
  2. pidstat -w 5
  3. Linux 4.15.0 (ubuntu) 09/23/18 _x86_64_ (2 CPU)
  4. 08:18:26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5. 08:18:31 0 1 0.20 0.00 systemd
  6. 08:18:31 0 8 5.40 0.00 rcu_sched
  7. ...

有两列内容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cswch ,表示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I/O、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

nvcswch ,表示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是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被系统强制调度,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大量进程都在争抢 CPU 时,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二、 案例测试

文中安装了sysbench进行多线程压测(stress只能进行多进程级别),这也是数据库压测常用的工具之一。

第一个终端里运行 sysbench ,模拟系统多线程调度的瓶颈:

  1. # 以10个线程运行5分钟的基准测试,模拟多线程切换的问题
  2. sysbench --threads=10 --max-time=300 threads run

在第二个终端运行 vmstat ,观察上下文切换情况:
 

  1. # 每隔1秒输出1组数据(需要Ctrl+C才结束)
  2. vmstat 1
  3.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4.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
  5. 6 0 0 6487428 118240 1292772 0 0 0 0 9019 1398830 16 84 0
  6. 8 0 0 6487428 118240 1292772 0 0 0 0 10191 1392312 16 84
  • cs 列:上下文切换次数骤然上升到了 139 万
  • r 列:就绪队列的长度已经到了 8,远远超过了系统 CPU 的个数 2,所以肯定会有大量的 CPU 竞争
  • us(user)和 sy(system)列:这两列的 CPU 使用率加起来上升到了 100%,其中sy 列高达 84%
  • in 列:中断次数也上升到了 1 万左右,说明中断处理也是个潜在的问题。
     

综合这几个指标,我们可以知道,系统的就绪队列过长,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数过多,导致了大量的上下文切换,而上下文切换又导致了系统 CPU 的占用率升高。

在第三个终端再用 pidstat 来看一下, CPU 和进程上下文切换的情况:

  1. # 每隔1秒输出1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2. # -w参数表示输出进程切换指标,而-u参数则表示输出CPU使用指标
  3. pidstat -w -u 1
  4. 08:06:33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wait %CPU CPU Command
  5. 08:06:34 0 10488 30.00 100.00 0.00 0.00 100.00 0 sysbench
  6. 08:06:34 0 26326 0.00 1.00 0.00 0.00 1.00 0 kworker/u4:2
  7. 08:06:33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8. 08:06:34 0 8 11.00 0.00 rcu_sched
  9. 08:06:34 0 16 1.00 0.00 ksoftirqd/1
  10. 08:06:34 0 471 1.00 0.00 hv_balloon
  11. 08:06:34 0 1230 1.00 0.00 iscsid
  12. 08:06:34 0 4089 1.00 0.00 kworker/1:5
  13. 08:06:34 0 4333 1.00 0.00 kworker/0:3
  14. 08:06:34 0 10499 1.00 224.00 pidstat
  15. 08:06:34 0 26326 236.00 0.00 kworker/u4:2
  16. 08:06:34 1000 26784 223.00 0.00 sshd

从 pidstat 的输出你可以发现,CPU 使用率的升高果然是 sysbench 导致的,它的 CPU 使用率已经达到了 100%。但上下文切换则是来自其他进程,包括非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最高的 pidstat ,以及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最高的内核线程 kworker 和 sshd。

另外可以看到,pidstat 输出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加起来也就几百,比 vmstat 的 139 万明显小了太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Linux 调度的基本单位实际上是线程,而我们的场景 sysbench 模拟的也是线程的调度问题,那么,是不是 pidstat 忽略了线程的数据呢?通过运行 man pidstat ,你会发现,pidstat 默认显示进程的指标数据,加上 -t 参数后,才会输出线程的指标。

我们在第三个终端里再加上 -t 参数,重试一下看看:

  1. # 每隔1秒输出一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2. # -wt 参数表示输出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指标
  3. pidstat -wt 1
  4. 08:14:05 UID TGID T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5. ...
  6. 08:14:05 0 10551 - 6.00 0.00 sysbench
  7. 08:14:05 0 - 10551 6.00 0.00 |__sysbench
  8. 08:14:05 0 - 10552 18911.00 103740.00 |__sysbench
  9. 08:14:05 0 - 10553 18915.00 100955.00 |__sysbench
  10. 08:14:05 0 - 10554 18827.00 103954.00 |__sysbench
  11. ...

现在你就能看到了,虽然 sysbench 进程(也就是主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看起来并不多,但它的子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却有很多。看来,上下文切换罪魁祸首,还是过多的sysbench 线程。

 

我们已经找到了上下文切换次数增多的根源,那是不是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呢?

当然不是。前面在观察系统指标时,除了上下文切换频率骤然升高,中断次数也上升到了 1 万,但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中断上升了,现在还不清楚。我们接下来继续抽丝剥茧找源头。

 

三、 中断分析

中断只发生在内核态,而 pidstat 只是一个进程的性能分析工具,并不提供任何关于中断的详细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中断发生的类型呢?那就是从 /proc/interrupts 这个只读文件中读取。

/proc 实际上是 Linux 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之间的通信。/proc/interrupts 就是这种通信机制的
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只读的中断使用情况。

我们运行下面的命令,观察中断的变化情况:

  1. # -d 参数表示高亮显示变化的区域
  2. watch -d cat /proc/interrupts
  3. CPU0 CPU1
  4. ...
  5. RES: 2450431 5279697 Rescheduling interrupts
  6. ...

观察一段时间可以发现,变化速度最快的是重调度中断(RES),它表示唤醒空闲状态的 CPU 来调度新的任务运行。这是多处理器系统中,调度器用来分散任务到不同 CPU 的机制,通常也被称为处理器间中断(Inter-Processor Interrupts,IPI)。所以,这里的中断升高还是因为过多任务的调度问题,跟前面上下文切换次数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四、 每秒上下文切换多少次才算正常

这个数值其实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CPU 性能。如果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比较稳定,那么从数百到一万以内,都应该算是正常的。但当上下文切换次数超过一万次,或者切换次数出现数量级的增长时,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性能问题。

这时,你还需要根据上下文切换的类型,再做具体分析。比方说:

  •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发生了 I/O 等其他问题;
  • 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的确成了瓶颈;
  • 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用,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文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CS入门技能树Linux入门初识Linux3262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与[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三)—— CPU 上下文切换(下)相似的内容: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三)—— CPU 上下文切换(下)

上篇介绍了三种CPU 上下文切换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问题和原因,这一篇来看看在系统中如何发现CPU 上下文切换问题。 一、 查看上下文切换情况 主要使用两个命令:vmstat以及之前用过的pidstat。 1. vmstat # 每隔5秒输出1组数据vmstat 5 procs memory swap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二)—— CPU 上下文切换(上)

上一篇的最后一个例子,在多个进程竞争CPU时,我们看到每个进程实际上%usr部分只有20%多,70%多是在wait,但是load远远高于单个进程使用CPU达到100%。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的RWP公开课,里面有一篇连接池管理。为什么相同的业务量,起6千个连接(进程)远远要慢于200个连接,因为绝大多数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七)—— CPU瓶颈快速分析及性能优化思路

相当于是前面篇章的小结 一、 CPU 性能指标 常见指标包括: 平均负载CPU 使用率(user、iowait、system、软硬中断等)进程上下文切换(自愿、非自愿)CPU 缓存的命中率 CPU 的处理速度就比内存的访问速度快得多。这样,CPU 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免不了要等待内存的响应。为了协调这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四)—— CPU 使用率

一、 节拍率与CPU时间 前一篇说到,Linux 作为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将每个 CPU 的时间划分为很短的时间片,再通过调度器轮流分配给各个任务使用,因此造成多任务同时运行的错觉。 为了维护 CPU 时间,Linux 通过事先定义的节拍率(内核中表示为 HZ),触发时间中断,并使用全局变量 Jif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23)—— 内核线程 CPU 利用率过高,perf 与 火焰图

在排查网络问题时,我们还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内核线程的 CPU 使用率很高。比如,在高并发的场景中,内核线程 ksoftirqd 的 CPU 使用率通常就会比较高。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 CPU 和网络模块,你应该知道,这是网络收发的软中断导致的。 要分析 ksoftirqd 这类 CPU 使用率比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五)—— 不可中断进程与僵尸进程

一、 进程状态 1. 状态含义 从 ps或者 top 命令的输出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状态的进程 R:Running 或 Runnable,表示进程在 CPU 的就绪队列中,正在运行或者正在等待运行D:Disk Sleep,不可中断状态睡眠(Uninterruptible Sleep)S:Interr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一)—— 平均负载

最近在看极客时间的《Linux性能优化实战》课程,记录下学习内容。 一、 平均负载(Load Average) 1. 概念 我们都知道uptime命令的最后三列分别是过去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系统的平均负载,到底平均负载是什么? 简单来说,平均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八)—— 内存是怎么工作的

一、 内存映射 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是物理内存。物理内存也称为主存,大多数计算机用的主存都是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RAM)。只有内核才可以直接访问物理内存。那么,进程要访问内存时,该怎么办呢? Linux 内核给每个进程都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并且这个地址空间是连续的。这样,进程就可以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22)—— 网络丢包问题分析

所谓丢包,是指在网络数据的收发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数据包还没传输到应用程序中,就被丢弃了。这些被丢弃包的数量,除以总的传输包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丢包率。丢包率是网络性能中最核心的指标之一。丢包通常会带来严重的性能下降,特别是对 TCP 来说,丢包通常意味着网络拥塞和重传,进而还会导致网络延迟增大、

[转帖]《Linux性能优化实战》笔记(24)—— 动态追踪 DTrace

使用 perf 对系统内核线程进行分析时,内核线程依然还在正常运行中,所以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动态追踪技术。动态追踪技术通过探针机制来采集内核或者应用程序的运行信息,从而可以不用修改内核和应用程序的代码就获得丰富的信息,帮你分析、定位想要排查的问题。 以往,在排查和调试性能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先为应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