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816247282278270&wfr=spider&for=pc
善于作战的人往往不去立那些辉煌的战功,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历史上很多著名战将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真正的善战者,往往会回避立大功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事前防范,以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好的效果,或者在战争中避实就虚,不把事情做绝,给自己留条后路。先看看扁鹊的故事。
扁鹊三兄弟。魏文王曾经向扁鹊求助,他说:“你们家的三兄弟都擅长医术,那么谁的医术最为高明呢?”扁鹊回答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稍微差一点,而我的医术最差。”魏文王感到困惑:“请你再说明白一点。”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人发病以前,这时候病人都不知道自己有病,大哥下药就把病情扼杀在萌芽中,即使他的医术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在我们家,都认为他的医术很高明;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刚刚显现的时候,这个时候病人的病情还不是很严重,病人也没有什么痛苦,二哥一剂药下去就可以药到病除,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已经很严重的时候,病人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心痛的折磨。,所以他们看到我用针放血,或用毒药以毒攻毒,或者动大手术,让病情很快痊愈。所以病人都认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只有我闻名天下。”魏文王恍然大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到这一点,等到错误造成以后,才想办法弥补。弥补得好,当然闻名天下。但更多的时候,亡羊补牢已经为时已晚。
这里的善战者一般指的是有战略头脑的军事家。举个例子,某地的洪水预防,一个地段的领导在雨季来临前就组织人员加高加固圩堤,并准备了大量的堵漏沙袋随时应急。结果洪水来了因为准备充分,没有发生可歌可泣的抢险行动,平平安安的就度过了危机。
另一个地段的领导在洪水来了后才上堤抢险,率领民众与洪水搏斗,总算保证大堤没有决口。新闻上了头条,电视广播大肆报道。
事后评功,上了新闻的领导容易获得青睐,老百姓也都知道他是抗洪英雄,而事前有准备,平安熬过洪水的领导反而容易默默无闻。
所以扁鹊三兄弟,扁鹊最出名。
看完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做扁鹊,还是大哥,二哥。
总结起来,理想化的无赫赫之功有这样几个方面:
1、能打的人,把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自己的部队井井有条,几乎找不出破绽,敌人都不愿意打你,见着你都绕着走,开战的机会都比别人少,立功的机会肯定更少。
这种将领,一般也不会轻易出战,而是追求先胜后战,一战而定。一战而定的机会没到,就不出战,哪怕一辈子不出战也就不出战了,也绝不会为了一厢情愿渴望建功的焦虑而强行出战。所以这些善战者往往考虑实际条件是不是成熟,而非自己的利益,打的仗很少。
2、能打的人,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能达到不用打就赢了。精彩的故事往往发生在战斗过程中,打都没打能有啥名声?
3、能打的人,从来不会用一个人打人家十个,只会用十个人打人家一个。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战争的胜负往往关乎前途命运,以少胜多只是小概率事件,不能保证胜率,而以少胜多又恰恰是最容易诞生可歌可泣故事的。但能以多胜少的时候就不要追求以少胜多,放着大概率事件不做,追求险中求胜的赫赫战功是将领对国家的不负责。以少胜多成功的人成了名将,因为这种概率太低了,而失败的人你是不会记住他们的。以多胜少的故事没人喜欢听,也没人觉得以多胜少是赫赫之功,但这却是能保证胜率的打法。善战者更应该追求胜利而非可歌可泣的战争。
4、能打的人,事还小的时候就能摆平了,不显功劳。类比扁鹊兄弟的故事
廉颇在长平之战前,与秦军对峙,坚守不战,秦军不能奈何他。要是没有之后的长平之战和赵括的一败涂地,根本很难显示出廉颇的善战。很多时候,要没有同行衬托,很多正确的战略决策真的是不显山不露水。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他驻守代郡雁门郡期间。高挂免战牌,拒不出战,坚壁清野。一玩就是好几年,连赵王都受不了。
认为李牧胆怯,把他撤换。
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 被李牧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百战百胜,那是打了一百次胜仗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胜仗来干什么呢?
所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