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 企业内源(内部开源)适合什么样的公司

devops,企业,内源,内部,开源,适合,什么样,公司 · 浏览次数 : 601

小编点评

## 框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框架类对于企业内部开发软件开发可能具有以下适合性: * **开源社区:**框架类通常会在开源社区中流行,企业可以从社区中获取代码库,方便自己开发和维护。 * **可定制性:**框架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满足企业特定需求。 * **易于维护:**框架类通常具有良好的设计,易于维护和扩展。 * **减少开发成本:**使用框架类可以减少开发人员的编码时间,降低开发成本。 **框架类可能不适合企业内部源的原因:** * **低效性:**框架类开发通常比较缓慢,效率较低。 * **代码质量问题:**开源代码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 * **缺乏控制:**开发者可能没有足够的控制 over框架代码,导致难以维护。 ## 插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插件类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开发,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 **技术成熟:**插件开发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可能需要团队内部的技术专家参与。 * **可维护性:**插件类需要经过测试和验证才能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 **可扩展性:**插件类需要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扩展。 **插件类适合企业内部源的原因:** * **可以快速开发:**插件类可以快速开发,减少开发周期。 * **可维护性:**插件类通常比框架类更容易维护。 * **可部署性:**插件类可以轻松部署到不同的环境。 **企业内部源的优点:** * **自主开发:**企业可以完全控制开发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 **降低成本:**企业可以避免支付第三方开发商的费用。 * **提高代码质量:**企业可以确保其软件的代码质量。

正文

框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框架类都由公司早期来的一些大佬们负责(相当于技术委员会),更新频率非常低。给框架类提MR的人,多数本身就在技术委员会。

如果公司的人员众多,类似BAT级别,几万人使用的框架,大家一起添砖加瓦也许是合适的,尤其适合那些公司本来已经开源到开源社区的框架。但做之前肯定有大量的学习和熟悉成本。面向OKR编程的公司是否适合参与、参与程度要考虑好。

我们使用的框架完全公开的。因为每个人创建项目的时候只要选择好,前端/后端,语言等,我们就会根据用户选择直接生成项目。

插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举个例子,我们团队给 Jira 写过小插件,给 Gitlab 写过小插件。就一个小伙伴负责,插件不是很大,一年也不更新一次。我们还负责公司的 Jira 和 Gitlab 服务器。

其它团队有 Jira 和 Gitlab 插件的需求搞个企业内源一起搞不好么?

  • 如果需求工作量不大,通常直接提给我们团队,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一两天就能解决,在测试环境测试完,然后我们协调个时间就部署到线上服务器了。如果不这么做,业务方自己做插件,自测没问题提交到我们这,我们也要看下代码,然后验证,最后部署上线。这里有多个前提:1)业务方有相关的插件专家 2)他宁愿自己写,也不愿意把需求提给我们,让我们帮他 3)他写完了,我们还是要了解他真实的诉求,然后审查代码,验证功能,部署上线。即便再简单的功能1-3天的排期是相对合理的,也就是放着自己的主业不做,一定花个1-3天帮我们写插件,如果再算上我们配合他的时间,估计得一周上线。对于企业整体效能来说,非常低。
  • 如果需求工作量很大,连我们工具维护方都要分迭代排期上线,我觉得正常一点的业务方根本不会考虑自己写。

工具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情形和插件类似。每个工具都有相应的负责团队,专人专职是最高效的。你开放了源代码也就是大家闲着的时候可以多扒拉扒拉几个别人的代码库。

企业内源能解决公司内部山头林立的问题?

公司内部山头林立,轮子众多自有其内在原因,根因在公司一把手,在公司管理层。很多山头的出现有时候就是为了业务的发展建立的,比如事业部制。为了能让业务快速发展,业务闭环在一起会发展得更好。「两权相害取其轻」。有的时候不是老板们看不到,而是觉得这些成本可以接受而已,而带来的闭环效果会更好。看看腾讯的PCG,TEG,再去看看 CSIG。

通过企业内源去「平山头」是最低效的方式。一个小小的工程师想通过企业内源把公司的一些大佬的「山头」平了?

我来快手入职的时候,从微软来的水叔就曾提醒我们说,不要把「内部工具」当成「内斗的武器」。时刻都谨记他的话,时刻提醒自己。

企业内源能解决重复造轮子、内部轮子众多的问题?

我们自问一下,这么多个轮子都内部开源了就能解决轮子多的问题了?不能的,只要公司内部造轮子的根因在那里,就会有层出不穷的轮子出现。造成多个轮子的因素多数不是轮子本身问题,而是组织管理问题。想通过一个工程实践解决组织管理问题、利益问题是不靠谱的。

企业内源能让参与者收获主动性、人脉、利益、成长?

企业内部的大佬之所以是大佬很多都是进来时就是大佬。他们都是带着「光环」来的。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大佬,要么是做对了业务凭战功上来的要么是抱对了大腿+做了一些事情上来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是通过做「企业内源」上来的。想通过「企业内源」收获「主动性、人脉、利益、成长」太慢了。如果真有人想通过做「企业内源」上位,那么1)选择了一个边缘业务 2)自己处于一个边缘位置。

如果想快速在公司成长,那么就应该选择主营业务,去做主营业务。机会多,成长快。

企业内源期望高手或者想提升个人技能的人参与?

公司内部的高手每天都是很忙的,每天都在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方案,如果他的主OKR不是做企业内源,他根本没时间放这上。之所以是高手,眼力也是高的。一眼就能知道把主要精力耗在这上「没戏」。投入精力大,不易出结果,效果说不清。

公司内的新人一般更愿意多努力去获取大家的认可。所以新人利用「业(jia)余(ban)」时间去参与一下也许可以。晚上10点以后,一天的工作完成了,自己还有精力有念头去再鼓捣鼓捣的。这样的人也许会参与一下。时间上是别指望的,整体沟通成本还会增加。

企业内源与 devops

企业内部开源

内部开源(Inner Source)简称内源,指把开发开源软件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应用到公司或组织内部开发软件的实践。公司和组织可以在内部开源的同时开发专有软件。

DevOps

定义:DevOps是一种软件工程文化和实践,旨在统一整合软件开发和软件运维。DevOps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倡导对构建软件的从集成、测试、发布、部署、基础架构管理等所有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和监控。

目标:DevOps 的目标是缩短开发周期,提高部署频率和更可靠的发布,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企业内源与 DevOps 本质上没啥关系。企业内源只不过和其它业务一样利用了 DevOps 提供的基础设施,同时更依赖于这些基础设施。考虑到企业内源和 DevOps 都与源码、基础设施打交道,所以公司内部趋向于让 EE 团队来统一做企业内源,这事倒是也是很合理的。

文章总结

总体来看,企业内源适合公司有钱、人闲、项目无时限的情况。小公司、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今天出需求后天就上线的情况是不适合搞企业内源的。

更多相关

从特拉斯辞职风波到研发效能中的荒唐事

乱谈开源社区、开源项目与企业内部开源(中)

为啥不适合,依然有很多人大张旗鼓搞企业内部开源?(下)

什么是研发效能?研发效能定义及核心价值

研发效能|DevOps 已死平台工程永存带来的焦虑

感谢点赞、转载关注我,了解研发效能发展动向;欢迎进入「DevOps研发效能」一起探讨

 

与DevOps | 企业内源(内部开源)适合什么样的公司相似的内容:

DevOps | 企业内源(内部开源)适合什么样的公司

框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框架类都由公司早期来的一些大佬们负责(相当于技术委员会),更新频率非常低。给框架类提MR的人,多数本身就在技术委员会。 如果公司的人员众多,类似BAT级别,几万人使用的框架,大家一起添砖加瓦也许是合适的,尤其适合那些公司本来已经开源到开源社区的框架。但做之前肯定有大量的学习

DevOps|乱谈开源社区、开源项目与企业内部开源

之前的一篇文章《从特拉斯辞职风波到研发效能中的荒唐事》中关于企业内源的内容在研发效能群内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的小伙伴不同意,有的小伙伴非常不同意,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反馈,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我还是特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这篇文章就是那篇文章的后续,本文主要讨论开源社区、开源

DevOps|研发效能治理:进化史、规模化与治理复杂性

麻广广@码猿外 研发效能这个词近几年火遍全网,各大企业都加入了研发效能治理的行列,开始梳理企业内部各个团队的研发流程,以期望找到企业降本增效的方向。 抛开政治因素,研发效能治理我们到底是在谈什么呢?从企业高管的视角出发,一定是看到了一些问题,才会有研发效能治理这个话题。从实施者的视角出发,研发效能治

DevOps|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效率问题

研发效能并不能解决企业效益问题 它不是利润中心,不能给你带来直接收入(研发效能相关工具厂商做咨询、出方案、卖工具除外)。想要解决企业效益问题,依赖于企业战略、业务/产品、组织、运营、创新等其他方面。 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效率问题 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内部「产研运协作效率」的问题。 企业最需要两种涉及

我在京东做研发 | 揭秘支撑京东万人规模技术人员协作的行云DevOps平台

随着业务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类IT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复杂大规模研发团队的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研发效能成为时下各类技术团队面临的重要挑战 京东云DevOps专家将带您深入研发一线揭秘支撑京东集团万人级研发管理的行云DevOps平台 分享企业应该如何规划DevOps落地与演进 嘉宾介绍 孙长虹 京东

DevOps|1024程序员节怎么做?介绍下我的思路

1024,祝每个程序员小哥哥小姐姐节日快乐。 因为在研发效能部门,我支持过几次 1024 程序员节的活动,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1024 程序员节怎么做,本篇就是简单介绍下我的思路,希望对你有用。 1024程序员节的由来 俄罗斯把每年第256(=2^8)天,即平年9月13日或闰年9月12日定为国际程序员

DevOps | 如何快速提升团队软件开发成熟度,快速提升研发效能?

今天一个小伙伴问我,如何「快速提升」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我犯难了。我个人理解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发钱涨工资,可是估计很多公司不愿意,那就只有扣了。 快速提升的目标 短期制度解决 如果想短期快速提升,那就直接梳理好最关键点,制定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奖惩制

DevOps|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是开发者服务

有人说研发效能是老板工程。不是的,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它不直接服务于老板(虽然老板可能看一些报表),反而是服务于广大产研运(产品+研发+质量+运维)的同学,所以有的公司也把研发效能叫做基础中台,平台工程,开发者服务团队,或者叫开发者服务平台。做好研发效能,做好开发者中台,就容易把公司的各种中后台能

DevOps|研发效能价值如何衡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或者计划做研发效能,也知道研发效能工作很重要,能提高产研运同学的协同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业务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但是价值有多大?效率又有多高呢?因为不容易说清楚,所以经常碰到一些质疑和灵魂拷问。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效果?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作用? 如何说清楚研发效能

devops|中小公司不要做研发效能度量

我特别反感那些不顾公司现状一上来就想要做研发效能度量的人,尤其是想把研发效能度量当成锤子四处去敲打螺丝钉的人。 没几个人的小公司上来就做研发效能度量,就如同普通人一上来直接问媒婆怎么能娶到迪丽热巴。解决办法无非把大象装冰箱里的那三步。套用一下,公司想要做好研发效能度量也有标准的三步:长时间对研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