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 | 产研协同效能提升之评审、审批流、质量卡点

devops,协同,效能,提升,评审,审批,质量 · 浏览次数 : 236

小编点评

**三类评审、审批和质量卡点的介绍** * **评审**:评估工作是否正确、准确、团队内部协作。 * **审批**:分配资源、批准开发工作。 * **质量卡点**:发现代码错误、性能问题、安全问题等。 **对研发流程的影响** 评审、审批和质量卡点的参与可以帮助: * 确保代码正确。 * 优化开发效率。 * 发现潜在问题。 *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提效** * 明确评审、审批和质量卡点的参与范围。 * 缩短评审节点。 * 减少不必要的审批流程。 * 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了解需求。 * 提出改进建议。

正文

研发过程中有各种需求的评审、审批流和质量卡点,有的是为了质量把关,有的是为了彰显权力,还有一些是为了信息告知。本文主要讨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评审、审批和质量卡点三种情况,同时探讨对研发流程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如何去提效。

 

同团队内部评审

同团队之间的评审包括产品团队内部的PRD评审,RD团队内部的方案、架构评审,QA团队内部的测试用例评审、运维内部的方案评审等。团队内部之间的评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工作的正确性、准确性、

团队内部之间的评审有助于

  • 有助于尽早发现方案、文档、代码、测试用例中的问题,这样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去解决。保持每个人的工作质量保持在和团队整体一个水平上。
  • 有助于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既然知道要团队内部评审,每个人会更注重工作质量,更能做到「想清楚、写出来、讲明白」。而不是「凑合」「差不多」,但凡评审前「凑合」的点,评审时多半也会被别人看出来。与其被指出来再去改,不如事先就解决掉,这样做会驱动每个人事先去多做功课。
  • 有助于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现在的企业中工作节奏都很快,每个人都负责相对比较窄、比较专业的一个方面,对其他人负责的内容了解的不多。通过团队内部的评审有助于大背景的了解,知识的共享,和团队整体的能力水平提升。
  • 也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做工作备份,互相支撑,一起把团队工作搞定。

不同团队间的评审

  • 不同团队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审内容,给出意见和反馈,有助于更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评审内容,而不仅仅是内容的正确性和完备性上,还包括评审内容带来的成本、影响的性能、涉及的安全等。
  • 有利于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事前把事情说清楚,每个人都为做好事情做出贡献;而不是事后出了事情,互相指责,互相甩锅。

不同团队间的审批

主要是涉及资源申请、占用和安全评估

资源管控和安全相对来说,不如产研协作那么紧密。当产研协作过程中需要这方面支持的时候才会引入对应的团队。而资源的占用和安全评估,对于产品和公司来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会形成审批。

通常情况下不同团队间还主要是「评审」,而不是「审批」。这样做也助于团队协作,高效产出。「评审」更像是大家都在想办法努力做好一件事,而「审批」更像是某种权力的彰显,级别的象征。

质量卡点

质量卡点的设计要格外小心。好的质量卡点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风险和及时止损,但是过多、过于繁重的质量卡点也会延缓软件研发流程的进度,尤其是这些过多、过于繁重的质量卡点本身质量较差、服务不稳定、成本较高、且很耗时。

变更评审

变更评审,如果不涉及团队间的协作,团队内部告知即可,是一种「周知」的性质。如果变更涉及到团队间的协作,这个时候就需要团队间的评审。这个时候就要视情况来拉通、对其范围,总的原则是取最小集合,小范围内决策大范围周知,不要拉大会去讨论。

比如产品更变了一个需求按钮的颜色,对各方工作量的影响不大,此时仅仅需要设计师变更颜色后,拉上前端小伙伴和QA,四方一起确认下即可。

比如产品需要在原先的需求上多展示一个数据,样式可以沿用之前的设计,但是这个数据需要后端接口的支持,涉及前后端联调、QA验证,这个时候就需要产品、项目经理、前后端研发、QA来进行评审和确认。

比如产品上线后访问量激增,服务负载较高,这个时候就需要研发提交一个扩容的变更申请,在资源允许范围内直接扩容即可;如果超过资源允许范围就会比较麻烦,需要和运维小伙伴沟通资源情况,同时需要业务负责人介入,因为已经涉及成本核算、增加预算问题。

上下级之间的审批

对于公司人力、行政、财务、法务、采购过程中流程,经常有上下级间的审批流,但是对于产品-研发-测试-运营活动过程中,强制加入上下级的审批,如果上级领导的审批不能给这个流程增加价值,只是为了彰显手中的权力,我觉得这是很奇葩的。

举个例子,团队之间代码评审完非要找老板点个确认按钮,很少针对业务逻辑,代码质量、规范、可读性、可维护性等提出观点,那这样的评审的意义不大。只是拉长这个流程、拖延进度、浪费时间、彰显权力的审批没有任何意义。 

本篇总结

整体上我倾向于打散团队,形成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提供上下文,团队内部可以自行高效决策。让一线人员决定炮火打向哪里,而不是坐在后方的办公室人员。对于各种各样的审批流,除了合规、设计、安全等因素外尽量缩短,没有带来任何价值的审批节点能省则省,这样才能切实的提效。

 

相关文章

DevOps|从腾讯TEG CDC解散聊技术中台
DevOps|中式土味OKR与绩效考核落地与实践
DevOps|研发效能+项目经理PMO
AI DevOps | ChatGPT 与研发效能、效率提升(中)
DevOps|AGI : 智能时代研发效能平台新引擎(上)

与DevOps | 产研协同效能提升之评审、审批流、质量卡点相似的内容:

DevOps | 产研协同效能提升之评审、审批流、质量卡点

研发过程中有各种需求的评审、审批流和质量卡点,有的是为了质量把关,有的是为了彰显权力,还有一些是为了信息告知。本文主要讨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评审、审批和质量卡点三种情况,同时探讨对研发流程的影响,在这过程中如何去提效。 同团队内部评审 同团队之间的评审包括产品团队内部的PRD评审,RD团队内部的

DevOps|AGI : 智能时代研发效能平台新引擎(上)

AGI 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新视角去审视我们做过的系统,尤其是研发效能平台。研发效能平台作为一个工具平台,本质就是提高公司整体产研的效率。AGI 的快速进步大家已经有目共睹,本文就是在项目协同,代码管理、测试、AIOps等方面来探讨 AGI 可以给研发效能平台带来的巨大变化效率提升。拥抱 AGI,吸

DevOps|研发效能价值如何衡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或者计划做研发效能,也知道研发效能工作很重要,能提高产研运同学的协同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业务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但是价值有多大?效率又有多高呢?因为不容易说清楚,所以经常碰到一些质疑和灵魂拷问。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效果?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作用? 如何说清楚研发效能

DevOps|破除壁垒,重塑协作-业务闭环释放产研运协作巨大效能

- 会议太多了,员工开会效率降低了50%! 上篇文章《研发效能组织架构:职能独立vs业务闭环》介绍了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和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的特点,优劣势。也许有的小伙伴可能对这两种组织架构没有深刻的体会,而本文就是想通过数据说话,想仅仅通过计算这两种组织架构下开会时间这一项,让大家知晓职能型组织架构

DevOps|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效率问题

研发效能并不能解决企业效益问题 它不是利润中心,不能给你带来直接收入(研发效能相关工具厂商做咨询、出方案、卖工具除外)。想要解决企业效益问题,依赖于企业战略、业务/产品、组织、运营、创新等其他方面。 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效率问题 研发效能解决的是企业内部「产研运协作效率」的问题。 企业最需要两种涉及

DevOps|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是开发者服务

有人说研发效能是老板工程。不是的,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它不直接服务于老板(虽然老板可能看一些报表),反而是服务于广大产研运(产品+研发+质量+运维)的同学,所以有的公司也把研发效能叫做基础中台,平台工程,开发者服务团队,或者叫开发者服务平台。做好研发效能,做好开发者中台,就容易把公司的各种中后台能

研发效能|DevOps 是运维还是开发?

DevOps 到底是 Dev还是Ops?答:属于研发工程师序列,偏向研发域,而不是运维域。 DevOps是研发工程师 DevOps 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所有产研团队的人员,与产研团队打交道比较多,相互配合更多,所以 DevOps 划分到 Dev 一侧比较好。 Ops 更专注底层基础设施,IaaS,Pa

DevOps|1024程序员节怎么做?介绍下我的思路

1024,祝每个程序员小哥哥小姐姐节日快乐。 因为在研发效能部门,我支持过几次 1024 程序员节的活动,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1024 程序员节怎么做,本篇就是简单介绍下我的思路,希望对你有用。 1024程序员节的由来 俄罗斯把每年第256(=2^8)天,即平年9月13日或闰年9月12日定为国际程序员

DevOps | 如何快速提升团队软件开发成熟度,快速提升研发效能?

今天一个小伙伴问我,如何「快速提升」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我犯难了。我个人理解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发钱涨工资,可是估计很多公司不愿意,那就只有扣了。 快速提升的目标 短期制度解决 如果想短期快速提升,那就直接梳理好最关键点,制定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奖惩制

DevOps|乱谈开源社区、开源项目与企业内部开源

之前的一篇文章《从特拉斯辞职风波到研发效能中的荒唐事》中关于企业内源的内容在研发效能群内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的小伙伴不同意,有的小伙伴非常不同意,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反馈,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我还是特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这篇文章就是那篇文章的后续,本文主要讨论开源社区、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