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效提升 | 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你怎么看?

提升,qa,业务,需求,测试,怎么 · 浏览次数 : 210

小编点评

由于企业架构公司组织架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QA团队的规模和工作职责,QA团队汇报的等级越高,公司对QA团队和QA工作认可度也越高,对QA的工作质量要求也越高。所以,从企业架构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是资源输出,这样的组织架构产生的价值就更不被看好。

正文

​因为有的小伙伴看到公司的QA不测试业务需求,只搞流程、卡点、规范、技术创新、QA平台,行业洞察,让研发自测、研发担责上线bug和风险,所以问我,你怎么看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这件事。其实我怎么看不重要,这事还是要看公司管理层和QA负责人,我个人倒是可以作为一个业务方来聊一下这件事。

企业架构

公司组织架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QA团队的规模和工作职责。QA团队汇报的等级越高,公司对QA团队和QA工作认可度也越高,对QA的工作质量要求也越高。「通常来说」企业架构上,QA和产研运在一个组织汇报维度是比较正常的,也就不会出太大幺蛾子,如果汇报线奇葩,那么里面肯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奇葩事情,要避坑。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某公司的QA汇报给运维负责人。我个人对这种组织架构其实是不太看好的。在业务层面去看,QA更应该和业务,也就是合作方,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甲方」在一起更好,而不应该和「自己的乙方」在一起。QA和运维在一起,挺多在资源部申请和运维支持工作上带来一些便利,可是这样就和自己的业务距离太远了,不利于自己业务的开展。QA和运维都是资源型团队,如果仅仅是资源输出,这样的组织架构产生的价值就更不被看好。如果这样组合是为了建设QA平台,那么至少还需要产研的小伙伴的加入才能完成。总之,这样的组织架构,更像是临时安排,不像是长久之策。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组织架构,那要小心。就像有个虫子眼的苹果里面大概率是问题的。

同理,联席CEO,联席CTO也是比较差的企业组织架构,其中很多都是权宜之计,时间长了都不是好事。比如58和赶集合并的时候曾经有过联席CEO,过一段时间就有人卸任了。这还算好的,毕竟CEO很多都是把方向,负责很多具体事务的CTO如果也有主备那对公司就更伤、更内耗,各种谣言漫天飞,那谁要退休了那谁要上位了。

质量文化

公司的质量文化强弱决定了QA团队的工作宽度和广度。如果公司的质量文化淡薄,高层对质量要求停留在口头、停留在表面层次,那么QA的工作也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充分授权,认可QA团队的工作和价值,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

举个例子,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工具型C端产品,因为起步早,时机好,有大量的用户,但是质量问题一直很大。高层年初提出了质量方面的OKR,但是鉴于经济形势,没有额外的QA HC增加,甚至QA团队还有缩减;同时新的业务需求方面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并没有「鉴于经济形势」同步降速,产品和研发的人员也在减,但远没QA人员流失的多。再加上公司强势的「工程师说了算」的文化,重视技术,不重视技术外的其它团队,包括产品、QA、PMO、运维、设计等,其实这样走下去,质量肯定不会有大的提高。

再举个QA做得好的例子,某公司主要做C端交易型产品。涉及到C端+交易型,意味着质量问题就是高优要解决的问题,所有涉及到「钱」的问题都是大问题。QA HC充足,团队梯队建设合理,发版任务是QA同学负责,包括线下环境搭建、功能测试、线上发版流程、质量卡点和规范等。也就是说产研小伙伴把功能开发完成,后面的工作都交给QA了。QA对质量负责,对上线负责,权力大意味着工作内容也多,权责对等是合理的。

抄半套

国内很多公司对国外,尤其是硅谷的工程师文化特别感兴趣甚至是迷恋,经常去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照着葫芦画瓢。其实有的时候,你要抄就都抄,很多时候抄来的都是皮毛,而精髓没抄来,总是抄半套。

举个例子,500人的QA部门,大部分QA不做业务测试,主要精力是搞流程、卡点、规范、技术创新、QA平台、测试框架。业务部门在那里嗷嗷待哺,来个QA吧,来个QA吧。QA部门甩过去一巴掌,老子没人。所以研发不但要开发自己的业务需求,自己搭建环境,自测需求,回归功能、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一大堆整完了想上线,你还得找个QA来点一下「批准」上线,美其名曰「紧跟硅谷文化」「研发吃自己的狗粮」「技术驱动」「上线流程自动化」「QA只负责测试框架和平台」......那为啥QA要点一下?呜....这是中国特色之「QA质量把关」。结果上线后业务故障告警不断,QA一指:产品需求不明,开发质量太差,运维重复告警......

本篇总结

QA做不做业务需求测试不是什么大事,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去看是否要配QA。之前我们做AlphaCloud 的时候,团队没有一个QA,业务也卡卡地向前跑。后来做 Kone 有了专职QA,感觉也挺好,毕竟比我们自己搞专业很多,我们也能把精力更多放到业务发展上。我不能理解的是500人的QA团队不重点支持业务,告诉业务我没人,然后自己瞎搞,这就走偏了。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业务部门无法忍受,QA部门解散,业务QA拆分到业务,与业务闭环到一起,剩下的QA小伙伴合并到其它部门。这样的结局,作为业务方我看了三遍了。

 

相关文章

研发效能团队规模、职能划分和优劣势分析概述

中小互联网公司研发效能团队规模、职能划分和优劣势分析

为啥研发效能团队必须独立?何时独立?

DevOps|从腾讯TEG CDC解散聊技术中台

什么是研发效能?研发效能定义及核心价值

 

与质效提升 | 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你怎么看?相似的内容:

质效提升 | 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你怎么看?

​因为有的小伙伴看到公司的QA不测试业务需求,只搞流程、卡点、规范、技术创新、QA平台,行业洞察,让研发自测、研发担责上线bug和风险,所以问我,你怎么看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这件事。其实我怎么看不重要,这事还是要看公司管理层和QA负责人,我个人倒是可以作为一个业务方来聊一下这件事。 企业架构 公司组

质效提升 | 聊聊QA与业务测试

上面一篇文章《质效提升 | QA不做业务需求测试,你怎么看》主要讨论的是QA 和业务需求测试相关的问题,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反馈,这里把很多有意义的反馈放在下面,希望对你有用。 约翰同学:QA 和测试的职能不同吧。很多时候混淆了?scmroad:是的,对于国外来说QA 和 Tester,区别

华为云开发者联盟助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加速应用构建质效提升

摘要:大会第三天依旧热闹非凡,精彩活动纷至沓来。众人瞩目的专题论坛如期举行,专家们围绕技术开发、行业实践最新趋势,分享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开发者联盟助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加速应用构建质效提升》,作者:华为云社区精选 。 在前两天的大会期间,我们不仅享受了精彩的云技术盛宴,

LeetCode 周赛上分之旅 #46 经典二分答案与质因数分解

⭐️ 本文已收录到 AndroidFamily,技术和职场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彭旭锐] 和 BaguTree Pro 知识星球提问。 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键在于掌握问题背后的算法思维框架,你的思考越抽象,它能覆盖的问题域就越广,理解难度也更复杂。在这个专栏里,小彭与你分享每场 LeetCode

[转帖]报告显示,openEuler 引发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

https://linux.cn/article-15211-1.html 近日,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通过广泛调研,编制完成了《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研究报告(2022H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市场特点三方面对 2022 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发展情

学会提示-AI时代职场必修课

当你在写提数代码时,小张已经完成了数据分析;当你正在整理材料时,小王却在和对象逛环球影城;述职时,你发现小郑的汇报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他明明最近8点就去打羽毛球。之前大家工作效率相差无几,为何他们突然开了挂,难道是在家偷偷卷?原因其实很简单,只因AI时代到了,你需要【学会提示】。

算法学习笔记(14): 字符串哈希

# 字符串Hash > 哈希是一个玄学的方法……最适骗分法 哈希,指将信息通过某种方式的缩减,映射到某一个值域上,从而表示这个信息。 如果有两个信息同时映射到了同一个位置,那么就会产生**哈希冲突**。 **哈希冲突**在哈希表中有两种处理方式: - 链表 - 质数后移(向后移动质数位,知道找到一个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敏捷项目管理?

人工智能对敏捷项目管理和Scrum Mastery的影响很快会从“有趣”转向“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这比我们想象中快。 目前,AI技术并不成熟,即便是再优秀的AI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我决定铤而走险,我相信在未来六个月后AI将会有质的飞跃。 一、敏捷规划 当开发团队处于关键的冲刺阶段,突然出现的无法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