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在Scrum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将产品愿望清单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将头脑风暴塑造成具体结果。
迭代不仅加速了项目交付,甚至还创造了一种责任文化,尤其针对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团队。
虽然迭代一直是快速推进项目管理的可靠方法,但如果做得不好,它们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流程不平衡。
迭代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但我们却会让迭代失败。因为迭代一般为2-4周,团队很难判断迭代是什么时候偏离目标。但幸运的是在迭代偏离计划时,有几个关键指标会发出提示信号。
迭代是一个固定时间盒,指Scrum团队在短期内快读完成一定的工作量。简单来说,就是制定计划、实行计划、按时交付。
但产品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迭代外的工作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少团队甚至会在制定迭代时保留部分时间来处理这些工作,避免影响交付进程。但如果团队将超过10%的有效编码时间花在迭代外的工作上,那么团队就该考虑迭代制定的合理性。
这些意料之外的工作有时会拖累开发人员完成迭代内的工作。迭代外工作量增加是一个反常规模式。如果团队没有正确估计一个迭代内产品所需的工作量,或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就可能出现迭代外工作量增多的情况。
事实上,迭代外的工作永远层出不穷且无法完全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迭代外工作导致产品交付失衡的情况。
及时高效复盘,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每一次迭代情况。在每一次迭代回顾会中,团队成员可以花15 分钟讨论一下迭代外工作与计划故事点的份额。
有效信息透明。支持资源、任何门控信息、培训支持或对特定构建故障的更多背景信息,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些未计划的工作。
确保个人工作与团队迭代目标一致性同样重要。每个迭代为每个开发人员提供Bug、故事点和问题日志的健康组合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Bug疲劳是真实存在的。当开发人员花费过多时间在调试而不是交付故事点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Bug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迭代外工作一样。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花费太多时间来解决代码问题,那么这就是迭代面临失败而发出的警示信号。
在Bug上投入过多资源有时会以错过价值丰富的功能为代价。此外,如果一个团队过于优先考虑Bug,那么他们就在协作中断和迭代速度低的边缘徘徊。这通常发生在团队没有正确评估工作复杂性的情况下。
快速解决的方法是为每个不属于实际迭代的Bug创建一个单独的故事点。然而,创建新故事点冰不能解决迭代中不成比例的Bug的真正问题。
那么有什么更可持续的方式呢?使用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可视化迭代问题细分,为所有问题类型(Bug、故事点)创建优先级部分。尝试记录团队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在规划会议本身期间优先筛选这些问题。
开发人员的满意度总是与迭代效率成正比,但一些产品经理未能将开发人员的辛劳与迭代失败联系起来。大多数工程团队都采用“开发人员在高效表现下工作最佳”的方法。
新兴市场比任何人都他们的开发人员——他们的能力、缺点,以及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胜出。将任务分配给超出其工作能力的开发人员可能会破坏团队的交付能力。
大多数开发人员都迁就内向的人,实际上他们很难在每次负担过重时都说出来。高估工作负载带宽可能会导致开发人员很快筋疲力尽,甚至导致他们辞职或产生非生产性工作。
每个开发人员应该创建一个健康的问题组合。即使为开发人员分配空闲时间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迭代中恢复活力并更好地重建。
Scrum团队通过迭代回顾会对迭代过程进行总结,分别记录迭代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以及挑战和障碍,以促使团队自我持续改进。
对于每一个项目团队成员来说,他们每个迭代几乎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可能会导致项目成员在同一个地方犯相同的错误,或者按照自己一贯的方式去工作,但没有进步。迭代回顾会是整个团队反思工作的好机会,但有些团队会故意跳过迭代回顾会。
这是因为对于一些开发人员来说,迭代回顾单调乏味,缺乏数据来支持迭代结果,甚至没有给下一个迭代带来任何真正的变化。如果回顾一直进行而没有任何明确的结果,它们可能会浪费时间并失去效力。
将迭代回顾视为团队反思的机会。工作分析可以提高对迭代趋势的可见性,以便团队对本次迭代中有效/无效的所有内容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借助数据驱动的见解,团队可以轻松解决迭代挑战,甚至确定阻碍因素的根本原因。
这些数据鼓励了富有成效的讨论,以寻找长期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团队意识到由于周期时间较长,他们发布的功能较少,他们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导致峰值的原因,并在下一个迭代计划会话之前解决它。
安迪·海尔斯(Andy Hiles)将每个迭代称为一个实验,看看“我们是否回答了我们打算解决的问题”,这很有意义。正确迭代是成功交付项目和卓越产品开发的第一步。
从规划到中期迭代期间的合作,以及迭代回顾国中,整个团队要参与到整个迭代流程中。设置可衡量和可实现的目标,分配足够的缓冲时间,并专注于钻取数据以获取可能改变团队执行迭代的方式的见解。
对于整个业务周期中的每个人来说,一个良好的冲刺都是双赢的:无论是客户、首席技术官、首席执行官还是个人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