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Ops|破除壁垒,重塑协作-业务闭环释放产研运协作巨大效能

devops,破除,壁垒,重塑,协作,业务,闭环,释放,巨大,效能 · 浏览次数 : 9

小编点评

##职能独立型 vs 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的开会效率计算 **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 * 迭代日历包含多个会议,每个会议可能涉及多个职能团队。 * 每个会议可能需要多次举行,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一次参与。 * 每个会议通常需要超过 1 小时的时间。 **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 * 迭代日历包含少数会议,每个会议可能涉及多个职能团队。 * 每个会议通常只需几分钟或几个小时。 * 每个会议通常需要不到 1 小时的时间。 **开会时间计算** **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 * 一个迭代包含多个会议,每个会议可能需要超过 1 小时的时间。 * 因此,一个迭代的开会时间至少为 12 小时。 * 占 12/(8*10) = 15.00% 的开会时间。 **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 * 一个迭代包含少数会议,每个会议通常只需几分钟或几个小时。 * 因此,一个迭代的开会时间最少为 8 小时。 * 占 8/(8*10) = 10.00% 的开会时间。 **效率提升** * 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每一个人开会时间更短,开会时间占比更低,从而降低开会成本。 * 这是因为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的迭代日历中包含少数开会,而每个会议通常很短。 * 这使得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进行多个开会,从而提高效率。

正文

- 会议太多了,员工开会效率降低了50%!

上篇文章《研发效能组织架构:职能独立vs业务闭环》介绍了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和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的特点,优劣势。也许有的小伙伴可能对这两种组织架构没有深刻的体会,而本文就是想通过数据说话,想仅仅通过计算这两种组织架构下开会时间这一项,让大家知晓职能型组织架构带来的巨大沟通成本,也让大家清晰看到两个组织架构之间巨大的效率差距。

产研运协同主要工作流程

下图是一个迭代过程中产研运协同时涉及的主要工作流程

 

  • 绿色的会议为全员参与的会议

  • 粉色为专业职能团队内部的会议

  • 通常来说PO(Product Owner)几乎每天都会梳理用户故事

     

产研运协同主要工作会议

下表详细列出了在一个迭代中涉及到的主要的会议,包括会议涉及的角色、输入、输出和会议目的。

 

这里有几点要重点说明

  • 运维和运营小伙伴可以按需参加。

  • 通常产品和运营不分家,所以也可以把运营划分到产品团队中。

  • 产品团队和设计团队之间的沟通会没有体现在其中

  • 迭代评审会和迭代回顾会,对于小团队来说可以合并成一个会议,但需要控制时间

  • 会议时间为我们项目中开会的实际时长,不同团队、业务和规模下也许不同。

     

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迭代日历

 

此表只包含了一个迭代中最基本的会议。有很多横向的会议没有放在其中,比如团队与用户的各种沟通会议,职能团队之间横向沟通的会议,设计师走查会议,还有一些非预期的会议和沟通等。

非预期的会议和沟通所占据的时间在职能型组织架构下是非常多的,主要是因为在这种组织架构下,因为缺少一个初步判断和处理的点和人,很多非预期的问题都要通过各种角色开多次会议拉通、对其来解决。举个简单例子,公司的法务联系项目组要求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这对于正在迭代中的项目组是个非预期的事件。这就开始沟通了,PMO拉会,全员到齐开始商量谁来做这事,怎么做,大概多长时间,是否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影响多大,是否延期。有人主动担当还好,要是都推卸,肯定是一个多次沟通,部分需求延迟上线的结果,相当于砍掉部分需求。

按照上面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粗算出一个迭代(10个工作日),开会时间分别为:

  • 站立会:0.5h*10=5h

  • PRD评审会:1h

  • 迭代排期会:1h

  • 测试用例评审会:1h

  • 迭代评审会:1h

  • 迭代反思会:1h

  • 蓝色部分为各个职能团队内部的会议,折算成全体人员会议时长为2h


所以职能型组织架构下,一个迭代开会总时间最少为 12 h,占比12/(8*10)=15.00%

两周开会的时间就要占据一个人总工时的15%。是每一个人的15%,想想就多么的可怕。

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迭代日历

对于业务闭环型的团队,很多职能团队之间被动的拉通、对其变成了团队内部之间的自我驱动,主动承担。职能团队之间正式的交流会议就没那么重要了,团队内部之间更多的是非正式的交流。团队内部之间最好的交流时间就是「现在」,最好的交流地点就是「工位」。

  • 需求初审和迭代排期会,可有可无,甚至是早会的时间就可以消化掉

  • 迭代评审会、迭代反思会、甚至是团队周会,都可以合并成一个会

  • PRD评审会和测试用例评审会,只需要对应功能的人员参加即可,也不需要全员全程的参加会议,甚至只需要坐到一起沟通一下,根本也不需要定会议室,也不愿意去会议室,更愿意座位上直接沟通。公司的会议室可是非常难预订的,非必要不去抢,抢会议室费时费力费脑筋。

  • PRD内审、技术方案内审会、测试用例内审会也只需要小范围内参与讨论即可。

 

同样按照上面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粗算出一个迭代(10个工作日),开会时间分别为:

  • 站立会:0.5h*10=5h

  • PRD评审会:1h

  • 测试用例评审会:1h

  • 迭代评审&反思&双周会:1h


所以业务闭环组织架构下一个迭代开会总时间最少为 8h,占比8/(8*10)=10.00%。相对于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一个迭代每一个人开会时间降低4h,开会时间占比减少50%。每个迭代保质保量干完活的前提下,整个团队还可以放假半天,多么明显的一个效率提升。

本文总结

本文仅仅通过计算一个迭代周期内,团队内部每一名成员的开会时间,发现了两种组织架构下巨大效率差异。通常情况下业务闭环组织架构要比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一个迭代里每一个人开会时间降低4h,开会时间占比减少50%。组织架构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远比架构、技术基础设施更直接、更直观和更吸引人。心动否?要不要试试?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研发效能组织架构:职能独立vs业务闭环
破局DevOps|8大北极星指标指引研发效能方向
DevOps | 研发效能价值如何衡量
高效能敏捷交付团队反思:特性团队(FeatureTeam)+Scrum
研发效能组织能力建设之特性团队FeatureTeam(上)
研发效能组织能力建设之Scrum管理框架核心精髓(中)

与DevOps|破除壁垒,重塑协作-业务闭环释放产研运协作巨大效能相似的内容:

DevOps|破除壁垒,重塑协作-业务闭环释放产研运协作巨大效能

- 会议太多了,员工开会效率降低了50%! 上篇文章《研发效能组织架构:职能独立vs业务闭环》介绍了职能独立型组织架构和业务闭环型组织架构的特点,优劣势。也许有的小伙伴可能对这两种组织架构没有深刻的体会,而本文就是想通过数据说话,想仅仅通过计算这两种组织架构下开会时间这一项,让大家知晓职能型组织架构

破局DevOps|8大北极星指标指引研发效能方向

放弃那些动辄就上百个的研发度量指标吧,8大北极星指标指引你的研发效能方向,1个北极星指标公式让你清晰了解​公司研发效能现状。 每当研发效能/DevOps业务做规划的时候,有的人就会毫无头绪,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价值怎么衡量。本文将介绍如何借助北极星指标这个工具来帮我们完成这项工作,并以

DevOps|1024程序员节怎么做?介绍下我的思路

1024,祝每个程序员小哥哥小姐姐节日快乐。 因为在研发效能部门,我支持过几次 1024 程序员节的活动,所以经常有朋友问我1024 程序员节怎么做,本篇就是简单介绍下我的思路,希望对你有用。 1024程序员节的由来 俄罗斯把每年第256(=2^8)天,即平年9月13日或闰年9月12日定为国际程序员

DevOps | 如何快速提升团队软件开发成熟度,快速提升研发效能?

今天一个小伙伴问我,如何「快速提升」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我犯难了。我个人理解一个团队的软件开发成熟度涉及的东西很多,但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发钱涨工资,可是估计很多公司不愿意,那就只有扣了。 快速提升的目标 短期制度解决 如果想短期快速提升,那就直接梳理好最关键点,制定规章制度,然后通过奖惩制

DevOps|乱谈开源社区、开源项目与企业内部开源

之前的一篇文章《从特拉斯辞职风波到研发效能中的荒唐事》中关于企业内源的内容在研发效能群内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的小伙伴不同意,有的小伙伴非常不同意,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反馈,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我还是特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这篇文章就是那篇文章的后续,本文主要讨论开源社区、开源

DevOps | 企业内源(内部开源)适合什么样的公司

框架类是否适合企业内源? 框架类都由公司早期来的一些大佬们负责(相当于技术委员会),更新频率非常低。给框架类提MR的人,多数本身就在技术委员会。 如果公司的人员众多,类似BAT级别,几万人使用的框架,大家一起添砖加瓦也许是合适的,尤其适合那些公司本来已经开源到开源社区的框架。但做之前肯定有大量的学习

DevOps|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是开发者服务

有人说研发效能是老板工程。不是的,研发效能不是老板工程,它不直接服务于老板(虽然老板可能看一些报表),反而是服务于广大产研运(产品+研发+质量+运维)的同学,所以有的公司也把研发效能叫做基础中台,平台工程,开发者服务团队,或者叫开发者服务平台。做好研发效能,做好开发者中台,就容易把公司的各种中后台能

DevOps|研发效能价值如何衡量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做或者计划做研发效能,也知道研发效能工作很重要,能提高产研运同学的协同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业务交付效率和交付质量,但是价值有多大?效率又有多高呢?因为不容易说清楚,所以经常碰到一些质疑和灵魂拷问。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效果? 如何衡量研发效能的作用? 如何说清楚研发效能

devops|中小公司不要做研发效能度量

我特别反感那些不顾公司现状一上来就想要做研发效能度量的人,尤其是想把研发效能度量当成锤子四处去敲打螺丝钉的人。 没几个人的小公司上来就做研发效能度量,就如同普通人一上来直接问媒婆怎么能娶到迪丽热巴。解决办法无非把大象装冰箱里的那三步。套用一下,公司想要做好研发效能度量也有标准的三步:长时间对研发效能

devops|中小公司效率为王,没必要度量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devops|中小公司不要做研发效能度量》,主要是从基础设施方向考虑,因为很多条件都不具备,贸然高投入去做研发效能度量可能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效果,给出的建议是先做好当下打好基础。今天想到一个好例子,可以类比下。 两个人小家庭 1)人少 2)收入清晰 3)支出清晰,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